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李白《乌栖曲》鉴赏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09
560
李白《乌栖曲》鉴赏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南朝梁简文帝、徐陵等人的同题作品内容多为歌咏艳情,形式上均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李白此篇不仅在内容上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形式上也大胆创新,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 一、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图
此诗虽作于李白早年漫游时期,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春秋时期,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横亘五里的姑苏台,与宠妃西施在宫中长夜饮酒作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献西施以瓦解夫差斗志,最终吴国灭亡。而唐玄宗耽溺于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李白或许借古讽今,希望统治者能从吴王的教训中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 二、诗歌内容分析
### (一)开篇描绘与象征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诗人以洗炼且含蕴的笔法,勾勒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乌栖时”既照应诗题,点明时间,又将吴宫置于昏林暮鸦的背景中,使这一时刻带上象征色彩。它让人们感受到包围着吴宫的幽暗气氛,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生悲的意蕴。“醉西施”不仅指西施醉酒,更暗示吴王醉心、醉溺于西施,成天沉湎酒色,无心国事。

### (二)时间流逝与不祥暗示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诗人对吴宫歌舞虚提一笔,着重写宴乐中时间的流逝。沉醉于狂欢的人往往意识不到时间的飞逝,当享乐正处高潮,却忽然发现西边山峰已吞没半轮红日,暮色即将降临。“未”与“欲”字紧相呼应,微妙传神地表现出吴王惋惜、遗憾的心理。落日衔山的景象与“乌栖时”一样,隐约透出时代没落的影子,使“欢未毕”而时已暮的描写带上了为乐难久的不祥暗示。

### (三)侧面描写与心理揭示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续写吴宫荒淫之夜。“银箭金壶”是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漏水增多、银箭刻度上升,暗示漫长秋夜渐逝,吴王与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隐入幕后。一轮秋月越过长空后坠入江波,天色近黎明。“起看”二字点醒了景物环境后有人的活动,暗示静谧秋夜中隐藏着淫秽丑恶,揭示出享乐者嫌春宵苦短的心理。“秋月坠江波”的悲凉寂寥意象与前文日落乌栖景象相应,使全诗的悲凉气氛愈发浓重。

### (四)意味深长的结尾
“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皜”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诗人有意突破乌栖曲旧题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这一结尾意味深长,以诘问的语气,表现出对吴王荒淫无度的嘲讽,也暗示了荒淫君王乐极生悲的下场不可避免。

## 三、艺术特色
### (一)创新与突破
在内容上,李白突破旧题的艳情局限,转向对宫廷淫靡生活的讽刺;形式上,打破七言四句、两句换韵的固定格式,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 (二)含蓄委婉
全诗纯用客观叙写,未入一句贬辞,但讽刺意味却尖锐、冷峻、深刻。象外之意贯穿全篇,表现得隐微含蓄,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人的批判态度。

### (三)借景抒情
诗人通过日暮乌栖、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色彩的物象,营造出悲凉的氛围,暗示了吴国的没落和荒淫君王的命运,情景交融,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乌栖曲》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超艺术技巧的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展现了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警示,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李白《乌夜啼》鉴赏

下一篇郭进拴|李白《战城南》鉴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