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杨叛儿》鉴赏
《杨叛儿》是李白在金陵所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味的乐府诗。此诗可能创作于天宝六载(747)至天宝九载(750),当时李白寓居金陵达三年之久,其风格与同期所作的《越女词五首》《采莲曲》相近。《杨叛儿》本是六朝乐府民歌,李白据其重拟新诗,展现出推陈创新的卓越才能。
## 一、生动场景与融洽情感
诗开篇“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相处的生动场面。男子吟唱着《杨叛儿》这一代表情歌的曲调,女子则劝饮著名的新丰酒,寥寥数语,便将男女双方感情的融洽展现出来,同时也营造出了笼罩全篇的男女慕悦氛围。这种场景的增添是原乐府所没有的,使得诗歌更具生活气息。
## 二、环境渲染与深情烘托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引出最牵动人心的事物——“乌啼白门柳”。“白门”本是刘宋都城建康(今南京)城门,在南朝民间情歌中常被提及,成为男女欢会之地的代称。“乌啼”暗示时间接近日暮,黄昏时分,在恋人相会之处聆听乌鸦苦啼,更增添了一份关情之意。这五个字不仅点明了环境、地点,还暗示了时间,为诗歌奠定了深情的基调。此句设问是原诗所无,使诗意有了变化,表现出双方在这特定环境下浓烈的感情。
## 三、写景比兴与醉留之意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乌鸦归巢后渐渐停止啼鸣,在柳叶杨花之间甜蜜憩息,这既是写景,又充满比兴意味。这里的“醉”,既指酒醉,也包含男女之间柔情蜜意的陶醉。男子沉醉于女子家中,与前文的融洽感情相呼应,进一步表现出两人感情的深厚。“乌啼隐杨花”从原诗“藏乌”一语引出,但意境更为动人,而“君醉留妾家”则明确写出醉留之事,有助于表现爱情的炽烈。
## 四、高潮描写与象征意味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将诗歌推向高潮。沉香是名贵的沉水香,博山炉是炉盖呈重叠山形的薰炉。男子醉留,恰似沉香投入炉中,爱情的火焰立刻燃烧起来。“双烟一气凌紫霞”,形象地描绘出男女情意融洽,精神升华,如同香火化成烟,双双一气,凌入云霞。这一句既隐含了原诗“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的意思,又生发出绝妙的比喻,由前面的比兴发展到带有较多的象征意味,使全诗的精神和意趣得到完美体现。
## 五、艺术创新与风格特色
与原古词相比,李白的《杨叛儿》由四句扩展为八句,意象、情感更为鲜明、深切。明人杨慎对李白的拟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其在构思、隐喻、笔力、风采等方面胜过原作。整首诗形象丰满,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清新、活泼。它不同于一般直接歌唱现实生活的作品,而是李白学习民歌、推陈创新的典范之作,展现出青胜于蓝的艺术魅力。同时,诗中一男一女由唱歌劝酒到醉留的情节,在封建社会带有一定的解放色彩,这与唐代经济繁荣、社会风气比较解放有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