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妾薄命》鉴赏
《妾薄命》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依照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依题立义”,通过叙述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 层次结构与内容分析
全诗十六句,可分为四层,每四层为一个层次。
- **第一层:极言受宠**:“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开篇从“金屋藏娇”的典故写起,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幼时就表示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彻即位后,阿娇成为皇后,宠极一时。“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渲染出阿娇受宠时的嚣张气焰,展现出她在宫中炙手可热、不可一世的地位。诗人在此欲抑先扬,为后文写其失宠形成强烈的反差。
- **第二层:笔转失宠**:“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这四句笔锋一转,描绘了阿娇失宠后的凄凉处境。娇妒的陈皇后为了“夺宠”费尽心思,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又使用女巫楚服的法术,然而都无济于事。曾经的恩宠不再,汉武帝对她情意渐疏,即便长门宫与武帝寝宫近在咫尺,武帝也不肯回车暂留。短短几句,将阿娇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巨大落差展现得淋漓尽致,俯仰之间,笔底波澜起伏。
- **第三层:喻说无望**:“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诗人用“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这样形象的比喻,极言阿娇想要挽回汉武帝心意的不可能,与李白《白头吟》中“东流不作西归水”“覆水再收岂满杯”的词旨相同。这两句以自然现象作比,生动地表现出阿娇与汉武帝之间的感情已经破裂,如同雨落无法上天、水覆难以收回一样,无可挽回,两人的情意从此分道扬镳。
- **第四层:揭示规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将昔日娇艳的芙蓉花比作得宠时的阿娇,而如今的断根草则象征着失宠后的她,形象地揭示出“以色事人”者难以长久得宠的规律。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全诗的警策之笔,既是对以色取人者的讽刺,也是对那些“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的警告。
## 艺术特色
- **善用对比**: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阿娇得宠时的“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与失宠后的“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形成鲜明对比,“昔日芙蓉花”与“今成断根草”的对比也十分强烈。通过这些对比,深刻地展现了阿娇命运的巨大转变,突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命运的悲惨。
- **比喻贴切**: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且贴切自然,如“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等,以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作比,使抽象的情感和哲理变得具体可感,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 **语言质朴**: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雕琢和修饰,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叙述故事、表达情感,气韵天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主题思想
李白通过对陈皇后阿娇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妇女悲惨命运的悲悯之情。同时,诗中所揭示的“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规律,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它提醒人们不要仅仅看重外表和一时的荣华富贵,而应该追求更有价值和持久的东西。此外,这首诗也可能蕴含着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以阿娇自比,抒发自己在政治上不得志的苦闷。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