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乌夜啼》鉴赏
《乌夜啼》为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西曲歌》,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李白此诗虽题材与之相似,却别翻新境,言浅意深,独具魅力。
## 一、绘景开篇,渲染愁绪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为我们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阳西下,黄云低垂,城边的景象被笼罩在一片暗淡的夕曛之中。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它们盘旋着,发出哑哑的啼叫声。“乌欲栖”之时,正是乌鸦叫声最为喧嚣、烦乱之际,即便本无忧愁的人,听到这样的声音,也会感物应心,不免生出惆怅之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刻,乌鸦尚且知道归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却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环境,巧妙地渲染出凄凉、惆怅的气氛,将浓浓的愁绪蕴含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之中,强烈地牵引着读者的情思。
## 二、塑造形象,凸显内心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诗中的“秦川女”,既可以指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在此并未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作任何具体描写,而是让读者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如烟雾般朦胧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种艺术处理匠心独运,因为诗人想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非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她身处单调枯燥的织布劳作中,窗外归鸦的叫声更让她心烦意乱,她面对纱窗,喃喃自语,此时的她早已不能自持,泪湿衣襟便是最好的证明。
## 三、点明愁思,意味深长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心紧紧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当她停下织梭,怅然回忆起远方的人时,昔日的恩爱与此时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种种思绪涌上心头,悲愁郁结,无从排解,不禁泪如雨下。这如雨的泪水,不仅滴落在女子的心上,也沉重地滴到诗人和读者的心上,促使人们去思考造成她不幸的原因。诗的结尾既点明了秦川女的愁思及其原因,又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传说贺知章对这首诗相当欣赏,并以此为原因之一向唐玄宗推荐李白。全诗短短六句,既写景烘托环境气氛,又绘人展现人物形象和心态,绘形绘声;既点明主题,又余韵悠长,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