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六十八)《孟浩然〈舟中晓望〉鉴赏》
《舟中晓望》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前往天台山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出诗人对游览名山的期待与愉悦之情,诗中首尾圆和,神韵超然。
## 一、自然平淡的语言蕴含悠远意味
孟浩然诗多写日常生活,常“遇景入咏,不鉤奇抉异”,诗味淡泊却可意会不可言传。本诗开篇“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挂席”点明扬帆出发,“望”字直接点题,且是全诗精神所在,透露出诗人心情急切。此时诗人似有所见又似无所见,水程尚远且天刚破晓,“青山水国遥”五个平常字,蕴含着旅途漫长、目标遥远的意味,平淡中见悠远。
## 二、生动画面展现旅途景象
颔联“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承接上联“水国遥”,描绘了水程中的景象。“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表示卦象显吉,宜于远航。众多船只首尾衔接,“争”字生动地表现出船家趁着好日子急切前行的状态,体现出诗人兴致勃勃。“来往接风潮”的“接”字,传达出一位常与波涛为伴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与上句相连,营造出乘风破浪的气势,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热闹而壮阔的水上行舟图。
## 三、一问一答揭示行程目的
颈联“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遥应篇首“东南望”,点明此行目的地是天台山的石桥。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更是胜迹。据记载,天台山去天不远,路径艰险,而到达后可见仙物毕具的美景。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但联想到这些奇妙传说,便能体会到诗人“天台访石桥”话语中微带的兴奋与自豪,感受到他的陶醉和神往。
## 四、奇妙想象增添浪漫色彩
尾联“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诗人坐在船上看着朝霞渐亮,怀疑那绚丽的霞光就是赤城山的尖顶。赤城山在天台县北,是天台山的一部分,山石皆赤,状如云霞。诗人将自然的霞光与心中向往的名山联系起来,这种想象既绚丽又自然,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同时,“坐看”与开篇的“望”字相呼应,使全诗结构更加圆融。
## 五、独特的声律与风格
从声律上看,此诗为五言律诗,平仄全合,但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这既与近体诗发展初期声律尚宽有关,也出于内容表达的需要,使得诗歌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正如胡应麟所说“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
孟浩然在这首诗中,没有刻意追求奇崛的词句和深刻的哲理,而是以自然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奇妙的想象,展现了旅途的况味和对名山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悠然自得的意境。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