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七十八)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24
2227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七十八) 豪情与壮志的回响——李颀《古意》鉴赏

李颀以擅长描写边塞题材和音乐诗而著称,他的《古意》是一首风格独特、情感深沉的诗作,展现出诗人对侠义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刚健豪迈的形象塑造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诗的开篇便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英勇豪迈的男儿形象。他自幼生长在幽燕之地,这片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土地赋予了他侠义与果敢的气质。“赌胜马蹄下”,短短五个字,生动地描绘出他在马背上争强好胜的英姿,为了追求胜利,将自己的生命都看得很轻,“由来轻七尺”尽显其豪迈与无畏。“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进一步刻画了他的勇猛与凶悍,胡须像刺猬的毛一样张开,让人望而生畏,不敢轻易上前。这种对人物外貌和行为的细致描写,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位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勇士站在眼前,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的阳刚之气和侠义精神。

## 跌宕起伏的情感转折
然而,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勇士外在形象的刻画上,而是笔锋一转,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前两句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边塞景象,黄云在陇底翻滚,白云在空中飘荡,在这样的背景下,勇士心怀报恩的信念,坚守在边塞,不能归家。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但接下来,诗人引入了一位十五岁的辽东小妇,她擅长弹奏琵琶,能歌善舞。当她吹奏出羌笛的出塞之声时,三军将士都被这悠扬的笛声所打动,泪如雨下。这一转折极为巧妙,前面的豪迈与后面的柔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勇士们铁血外表下那颗柔软的内心。他们虽然勇猛无畏,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被思乡之情和离别之愁所触动。这种情感的跌宕起伏,使诗歌更具感染力,也让读者对人物的命运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

## 深远悠长的主题意蕴
从主题上来看,《古意》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它还蕴含着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勇士为了报恩而投身于边塞征战,他的行为体现了一种传统的侠义精神和忠诚观念。在古代社会,这种精神被人们所崇尚和敬仰,它代表着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追求。同时,诗歌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勇士们虽然英勇,但他们也渴望和平与安宁,渴望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种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在艺术手法上,李颀运用了生动的描写、鲜明的对比和巧妙的转折,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语言简洁明快,却又能准确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

李颀的《古意》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唐代边塞诗歌的风采,让我们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七十七)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七十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