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24
1787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鉴赏》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是唐代诗人李颀于天宝六、七载(747年—748年)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长诗。此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赞赏其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同时以此寄给房给事(房琯),流露出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

## 一、独特的开篇与巧妙的联系
诗开首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文姬),她归汉时,感笳之音,翻笳调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诗人从蔡文姬创作胡笳琴曲写起,“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描绘出蔡文姬操琴时,胡人、汉使悲切断肠的场面,反衬出琴曲的感人魅力。“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反补一笔,写出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苍苍古戍、沉沉大荒、烽火、白雪,交织成一片黯淡悲凉的气氛,使人越发感到乐声的哀婉动人。这几句为下文董大弹奏《胡笳弄》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情感基调,也将蔡文姬与董大通过一曲琴音巧妙地联系起来。

## 二、侧面烘托的高超技巧
诗人不从正面直接描写董大的演奏技巧和琴声,而是以种种形象的描绘来烘托那凄恻动听的声音。“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以秋叶的反应来侧面表现琴声的感染力。“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运用夸张的手法,说董大琴技通神明,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突出其演奏技艺的高妙。

## 三、丰富多样的通感与比喻
从“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到“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诗人运用通感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琴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意象。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万里浮云暗了又明”,以自然界中鸟和云的动态变化,表现琴音的起伏和变化;“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用失群雏雁夜里的嘶叫和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传达出琴音中蕴含的悲切情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以长风吹林、大雨落瓦、迸泉飒飒、野鹿呦呦等自然声响,表现琴音的层次丰富和变化多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琴音的美妙。

## 四、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融合
全诗的特色在于巧妙地把演技、琴声、历史背景以及琴声所再现的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诗中既有蔡文姬创作胡笳琴曲的历史典故,又有董大弹奏琴曲的现实场景;既有胡笳琴曲所蕴含的历史人物的悲切情感,又有诗人对董大演奏技艺的赞美和对房琯的寄意。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 五、寄意房琯的深刻内涵
结尾由琴音转向现实,“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点明房琯的官职与地位,“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直赞房琯品格高尚,不为名利所约束,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暗含对房琯重视人才(董大)的期待,将音乐之美与人格之美融合,深化了主题,也带有为房琯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

李颀的这首《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笔姿纵横飘逸,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是一首较早描写音乐的佳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七十九)

下一篇悲惨的雨伞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