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鉴赏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17
274
郭进拴|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鉴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 创作背景与情感基调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 年)春,当时李白初居安陆,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正值年轻快意之时。在武昌,他与长他 12 岁且已诗名满天下的孟浩然相遇,两人一见如故。此次,孟浩然由武昌去广陵,李白为其送行,挥就了这首传世佳作。

这首送别诗有着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这是因为此次离别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之间的分别,且与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当时正值开元盛世,太平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一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浪漫且爱好游览之人,他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十分快乐,所以在送别时,心中不仅有惜别之情,还带着对扬州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羡慕,使得这次离别充满了无比的诗意。

## 诗句赏析
### “故人西辞黄鹤楼”
起句紧扣题旨,点明了送行的地点是黄鹤楼,以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故人”一词体现出两位诗人情谊深厚。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也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增添了诗意和浪漫色彩。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承载着丰富的诗意生活内容,一提到它,便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美好回忆。同时,黄鹤楼本身的传说又和李白心目中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构成联想,增加了愉快、畅想的气氛。

### “烟花三月下扬州”
此句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传神地写出了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美好,时间也选择恰当,这清丽明快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两句传情达意,是全诗的精彩之处。诗人伫立江岸,目送友人乘坐的孤船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孤帆”给人一种孤独、寂寥之感,而“远影碧空尽”则强调了友人离去的遥远和逐渐消失的过程,更增添了离别的惆怅。此时,诗人的目光并未收回,唯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长江的奔流不息,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连绵不绝,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漂泊。这两句诗以景语作结,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 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诗人将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高度融合。诗中没有直接抒发离愁别绪,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绚丽的春景、远去的孤帆、浩荡的江水都成为了情感的载体,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

总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堪称送别诗中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情感内涵,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鉴赏

下一篇郭进拴|李白《渡荆门送别》鉴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