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17
168
郭进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被赐金放还。次年,他准备由东鲁南游吴越,此诗便是临行前留给东鲁朋友之作。

## 一、奇幻瑰丽的梦游之景
全诗以梦游为线索,构建了一个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奇妙世界。开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人先提及传说中虚无缥缈的瀛洲,以虚衬实,引出现实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的天姥山,暗蕴对天姥山的向往。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极言天姥山的雄伟高峻,其气势超越五岳,让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相形见绌,为梦游天姥蓄势。

接着,诗人进入梦游情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梦游的行程,从飞渡镜湖到抵达剡溪,再到穿上谢公屐攀登青云梯,画面感十足,让读者身临其境。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展现了天姥山景色的变幻莫测。半山腰看海上日出、听天鸡报晓,山路曲折、花石迷人,天色渐暗后熊吼龙吟、云涌水烟,营造出神秘而惊悚的氛围。

随后,“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全诗的高潮部分。电闪雷鸣中,仙府石门訇然打开,呈现出一个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的神仙世界,各路神仙纷纷降临,场面宏大、奇幻瑰丽,将诗人的想象发挥到极致。

## 二、深沉复杂的情感内涵
### (一)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诗中描绘的天姥山仙境,是诗人理想世界的象征。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尘世的束缚和羁绊,充满了自由、美好和神奇。诗人在梦中尽情遨游,与神仙共舞,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体现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自由自在地游历名山大川的愿望。

### (二)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
尽管梦中的世界如此美好,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李白在长安遭受权贵排挤,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心中充满了愤懑和不平。“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欢乐短暂、万事无常的感慨,也流露出对现实的失望。而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是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我尊严的坚守,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之情。

## 三、独特高超的艺术手法
### (一)丰富奇特的想象
李白凭借其非凡的想象力,将天姥山描绘得奇幻瑰丽,从现实的山水到梦中的仙境,从凡人的游历到神仙的聚会,想象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如神仙世界的描写,以彩虹为衣、以风为马,老虎鼓瑟、鸾鸟驾车,仙人如麻,这些奇特的想象让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 (二)大胆夸张的运用
诗中多处运用夸张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描写天姥山“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突出了天姥山的雄伟高大;“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夸张地表现了登山之高和景象之奇。

### (三)灵活多变的句式
全诗以七言为主,杂以四、五、六、九言等长短句式,还间以楚辞、汉赋的多种句式,参差变化,生动灵活。这种句式的运用,既符合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又使诗歌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美。同时,诗歌多次换韵,根据内容的需要调整音韵,使诗歌的抑扬顿挫与情感表达相得益彰。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奇幻的梦境、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李白《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鉴赏

下一篇郭进拴|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鉴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