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鉴赏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11
251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鉴赏
《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为唐代李白在长安奉唐玄宗诏命而作,约与《清平调词三首》同期。这组诗虽描绘宫中行乐场景,尽显豪华绮艳,却隐含讽谏之意,体现了诗人忧世济时的胸怀。

## 一、创作背景与心境
唐玄宗命李白创作此诗,意在粉饰宫中乐事。李白不能违抗君命,却又心有抵触。他原本胸怀壮志,奉诏入京时以为能大展宏图,然而此时的唐玄宗已不再是励精图治的开元皇帝,李白只能成为文学弄臣。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失望、痛苦和悲愤啮噬着他的心。于是,他表面托言“已醉”,请求“赐臣无畏”,实则在诗中以微言讽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 二、各首内容与特色
### 其一:宫女的愁情与娇憨
首篇描绘了一位宫中歌妓的愁绪。诗中先展现其居住环境的华贵,“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点明她身处皇宫。接着描述其服饰奇特,“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充满天真之态。“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表明她虽能常伴天子车驾,却并非嫔妃,无法得到皇帝亲幸。最后“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点明诗旨,表现出她欢愉后的内心孤寂。此诗四联皆对偶,清丽飘洒,神韵飞逸,将宫廷行乐诗写得丽而不腻,工而疏宕。诗中塑造的宫女形象娇憨天真,作者通过“愁”和“彩云”传达出对她的眷念与人物的神韵,对后世影响较大,如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便化用了此诗结句。

### 其二:歌妓的受宠
此首写歌妓中有人偶然被皇帝看中而极度受宠,以赵飞燕作比。前四句以景物环境烘托宫女歌妓之美,“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暗示美人的嫩、白、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暗示其善舞能言。“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写选妓征歌之事,最后“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则表明歌妓因能歌善舞而宠荣至极。此诗前三联对偶,借景写人,生动展现了受宠歌妓的风光。

### 其三:天子赏乐与讽喻
该篇以“君王多乐事”为纲。开篇“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看似写风景,实则暗指龙恩抚远、万方朝贡,且描绘出风光宜人、音乐醉人的场景。“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进一步渲染音乐之美妙,笛声如龙鸣水中,箫声如凤鸣,使凤凰纷纷从空中飞下。末句“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表面称颂君王与民同乐,实际暗含讽喻,与首句呼应,揭示出君王沉迷享乐的现实。

### 第八首:宫女游乐
此首继续描绘宫女游乐的情景。“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绿”“红”二字为诗眼,突出宫殿楼观水绕花簇的美景,色彩鲜明。“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以鸟鸣为喻描写乐声,让读者更易体会。“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宫女游乐的场景。最后“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拓展了游乐的地域范围,趁风日好去游未央宫。

## 三、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丰富
诗人抓住罗绮、宝髻、翡翠、鸳鸯、玉楼、金殿、宫花、绿树、宫莺、檐燕等一系列意象,构建出一个豪华绮艳、充满富贵气息的宫廷世界,生动地展现了宫中行乐的场景。

### 修辞手法多样
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如在描写音乐时,“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将笛声比作龙吟水中,箫声比作凤鸣,以夸张的手法突出音乐的美妙,营造出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作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风格。

### 讽喻手法巧妙
李白巧妙地在“遵命”文字中暗藏讽喻。诗中虽描绘了宫中的良辰美景、美人歌舞、丝竹管弦等乐事,但也揭示了唐玄宗沉迷享乐、无暇朝政的现实。如“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蛾眉粉黛,遍于宫廷,唯独没有贤才”,暗示宫廷中虽美女如云,却缺乏贤才辅佐;“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则让诗人想起汉成帝宠幸赵飞燕的历史教训,对唐玄宗进行了委婉的讽刺。

## 四、情感表达与意义
这组诗表面是对宫中行乐的描绘,实则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李白对唐玄宗的沉沦感到失望和悲愤,他看到唐玄宗沉醉于享乐,不顾国家黎民,意识到自己的讽喻无力,最终愤然离开长安。另一方面,诗中也流露出对宫女命运的同情,如第一首中对歌妓愁情的刻画,展现了她们虽身处奢华宫廷,却内心孤寂、命运无奈的处境。

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八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是对宫廷生活的写照,更是对时代和社会问题的反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李白《玉阶怨》鉴赏

下一篇郭进拴|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