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11
350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衔命所作的组诗,创作于公元743年或公元744年。天宝初年,李白应诏入京,受到玄宗“降辇步迎”的优异礼遇,春风得意,诗也写得风流潇洒。一日,唐玄宗携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赏牡丹,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这三首诗,深得玄宗和杨妃的赞赏。

## 整体特色
这三首七言乐府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从篇章结构上看,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和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挥洒自如,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 单篇赏析
### 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诗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重在一个“想”字。起首“云想衣裳花想容”,以云与花比杨妃的衣裳容貌,“想”字有正反两面理解,既可以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是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交互参差,给人花团锦簇之感。“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露水中更显艳冶,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让花容人面倍见精神。后两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人想象升腾到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用“若非”“会向”故作选择,实则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等素淡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和温馨的白牡丹花,不露痕迹地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精妙至极。

### 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此诗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重在一个“似”字。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游高唐梦与巫山神女欢会之事,表明纵然神女有情于楚王,但终究是虚无飘渺的梦幻,徒然让君王生惆怅思念之情,反衬出今之唐明皇与杨妃欢会为古之帝王所不及。“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作比,赵飞燕虽为绝代美人,还得倚仗新妆,哪里比得上眼前不须脂粉、天然绝色的杨妃,借古喻今,抬高了杨妃。

### 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此诗总承前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重在一个“欢”字。起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点明名花与美人相互欢悦,赢得君王满面带笑地欣赏,展现了三者之间的和谐与欢乐。“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指唐玄宗,意谓杨贵妃消解了君王无限的怅恨。结尾“沉香亭北倚阑干”,归到现实场景,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让读者仿佛看到唐玄宗、杨贵妃在沉香亭北赏花的画面。

## 后世评价
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对李白乐府诗成就给予极高评价,体现了对《清平调词三首》的认可。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三诗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而语意极为缥缈,读之令人心醉。”高度赞誉了这三首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总之,《清平调词三首》以其独特的构思、华美的辞藻、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作,既展现了杨贵妃的绝代芳华与唐玄宗的深情厚意,也彰显了李白超凡脱俗的才华。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鉴赏

下一篇郭进拴|李白《静夜思》鉴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