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李白《梁甫吟》鉴赏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09
598
李白《梁甫吟》鉴赏
《梁甫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大概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 年)李白赐金还山、刚离开长安之后,也有观点认为此诗写于天宝九年(750 年)。此诗借用乐府古题,袭用诸葛亮《梁父吟》立意,翻出新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 一、情感基调与主旨
开篇“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便奠定了全诗悲愤且急切的情感基调。“长啸”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直接抒发了诗人此时极不平静的心情。“见阳春”化用宋玉《九辩》中“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意,表达了诗人渴望从埋没中得到重用、施展抱负的急切心情。整首诗通过姜子牙、郦食其等人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

## 二、用典艺术
诗中大量运用典故,起到了“以古为鉴”的重要作用。
### (一)姜子牙与郦食其的故事
诗中连用两组“君不见”引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西周吕望(姜太公),他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才得遇文王,最终施展平生之志。二是秦末的郦食其,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起初不被刘邦看重,但凭借雄辩让刘邦改变态度,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故事,寄寓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坚信自己如同这些大贤一样,虽暂时落魄,但一旦时机来临,就能成就非凡事业,同时也表达了对机遇的期盼。
### (二)“二桃杀三士”与“吴楚弄兵无剧孟”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此典出自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之事,诗人借此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暗示自己在现实中可能遭受的不公与陷害。“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则通过汉景帝时吴楚叛乱,因没有得到剧孟支持而注定失败的典故,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也侧面反映出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自信以及不被重用的愤懑。

## 三、奇幻的意境与想象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奇幻的场景。他想要拜见明主,然而天庭却是雷声震天,天帝与玉女投壶作乐,大笑间电光闪烁、风雨骤起,九重宫门紧闭,守门人对他发怒。这一奇幻的描写,既是对现实宫廷生活的影射,暗示皇帝沉迷享乐、不理朝政,周围小人当道,阻塞贤路;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见到君主却不得的痛苦与无奈。

## 四、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中多处运用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 (一)贤人与庸人的对比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将大贤在时机未到时看似寻常与时机到来后干出非凡事业进行对比,突出了贤才的潜力与机遇的重要性。同时也讽刺了那些目光短浅、不能识别人才的庸人。
### (二)诗人与恶势力的对比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把现实中如吃人的野兽猰貐般阴险残暴的军阀官僚与自己如驺虞般善良正直、羞与合流的形象进行对比,鲜明地展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对恶势力的批判。

## 五、语言与风格
全诗语言豪放洒脱,气势磅礴,纵横跌宕,变幻惝恍。诗句长短错落,节奏明快而富有变化,如“君不见”的连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情与悲愤。同时,诗歌的意境奇妙,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与现实感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奇幻而悲壮的氛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总之,《梁甫吟》堪称乐府诗的名篇,它不仅体现了李白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反映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痛苦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李白《古风》鉴赏

下一篇郭进拴|李白《乌夜啼》鉴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