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2]。王
無親臣矣[3],昔者所進[4],今日不知其亡也[5]。"
[1]本章表現了孟子的"進賢"的主張,這是其王道內容的一部分。文中還反映了他的傾聽國人意見的
思想。
[2]人們所說的"故國",不是指的有喬木,而是指的有世臣。之,指示代詞,復指"有喬木"和"有
世臣"。故,舊。喬,高。世臣,累世修德之臣。
[3]親臣,可以親信的臣。
[4]昔,從前。者,語氣詞。進,舉用,提拔。
[5]亡,逃亡出走(依朱熹說)。
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1]?"
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2],將使卑逾尊,疏逾戚[3],可不慎與?左右
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
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
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4]。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
|
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
以為民父母[5]。"
[1]何以,根據什麼。舍,指不用。
[2]不得已,不能不如此,指不能不進賢。
[3]逾,超過。戚,親。在當時各國用人都只注意用尊者親者,孟子則主張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打破這種
等級和宗族的限制來進賢。
[4]去之,去掉他,指不用。
[5]封建統治者把自己說成是保護撫養人民的。"為民父母",就是用比喻的方法說明愛民,這完全是
虛偽的。
|
上一篇文王之囿(梁惠王下)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