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 
             常用詞(四) 65 字 
            行走出入之適進退逾逸逼 決治 樹藝 事畜 保愛 傷害 比喻 
            誠偽善淫凶 疏戚 饑孰 滋烈贍 共同殊異 
            斤鈞鍾倍 政教法術勢數 朝野塗江關 宮府 衣冠屨商 賈旅徒 年歲 
            188.【行】 
            (一)名詞。道路。詩經豳風七月:"遵彼微~。"詩經周南卷耳:" 彼周~。"(周 
            行:大路,公路。) 
            (二)動詞。走路,走。跟"止"相對。論語述而:"三人~,必有我師焉。"引申為 
            走了,不留在原來的地方了。論語微子:"使子路反見之,至則~矣。"又:"孔子~。"  
            又為實際地做,實施,辦。論語先進:"子路問:'聞斯~諸?'"孟子梁惠王上:"夫我乃 
            ~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現代有雙音詞"實行"。 
            (三)副詞。將,快。曹丕與吳質書:"別來~複四年。"杜甫送率府程錄事還鄉詩: 
            "鄙夫~衰謝。"(鄙夫:自謙之詞。) 
            (四)讀 xìng,去聲。名詞。行為,一般指道德上的表現。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 
            觀其~。"莊子逍遙遊:"~比一鄉。"  
            (五)讀 háng,行列。左傳成公二年:"屬當戎~,無所逃隱。"杜甫贈衛八處士詩: 
            "兒女忽成~。"  
            189.【走】 
            (一)跑,逃跑。戰國策楚策一:"獸見之皆~。"孟子梁惠王上:"棄甲曳兵而~。"  
            今成語有"~馬看花"。 
            (二)讀 zòu,去聲。奔向。孟子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壙也。"  
            (壙:原野。)今成語有"~投無路"(但不再讀去聲)。 
            [辨]行,走。古代所謂"行",現代叫"走"(比較"行路":"走路")。古代所 
            謂"走",現代叫"跑"(比較"走馬":"跑馬")。只有華南方言(如粵方言、客家方 
            言等)還保存古義。 
            190.【出】 
            出,出去,出來。跟"入"相對。論語先進:"三子者~。"又特指"出門"。孟子梁 
            惠王下:"魯平公將~。"離婁下:"其良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入"與"出"對 
            舉時,在某些情況下,"入"表示國內或家內,"出"表示國外或家外。孟子告子下:"入 
            則無法家拂士,~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從"出去"的意義引申為"出妻"(休妻)。 
            另引申為超出,超過。論語鄉黨:"祭肉不~三日。"又為支出。禮記王制:"量入以為~。"  
            又表示拿出。柳宗元送薛存義序:"凡民之食於上者,~其十一傭乎吏。"又為出現。蘇軾 
            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  
            
 
 
 
 
 
 
 
 
 
 
 
 
 
 
 
 
 
 
 
 
 
 
 
 
 
 
 
 
 
 
 
 
 
 
 
 
 
 
  | 
        
上一篇舜發於畎畝之中(告子下)
下一篇文選——墨 子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