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李白《襄阳歌》鉴赏
《襄阳歌》是李白极具特色的醉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与浪漫的诗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
## 创作背景与情感基调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自巴蜀东下,开元十五年在湖北安陆成婚。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往谒在襄阳任荆州长史兼东道采访史的韩朝宗求官,不遂,于是创作此诗以抒发内心愤懑。诗中以醉汉的视角看待世界,实则是以富有诗意的眼光去思索万物,在看似放诞的生活作风背后,蕴含着诗人对自身浪漫生活的自我欣赏与陶醉。
## 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
### 开篇用典,塑造狂放形象
诗歌开篇运用晋朝山简的典故。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去习家花园饮酒,大醉骑马而归,当时歌谣形容他“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骑骏马,倒着白接篱” 。李白借此表明自己如当年的山简,日暮归来烂醉如泥,被儿童拦住拍手唱歌,引得满街喧笑。但诗人毫不在意,直言人生百年三万六千日,每日都应饮酒三百杯,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天真烂漫、狂放不羁的醉汉形象。
### 奇特想象,展现浪漫情怀
酒意正浓时,李白醉眼朦胧,看到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竟觉得它如同刚酿好的葡萄酒。他突发奇想,若汉江能变作春酒,那酿酒的酒曲便能垒成一座糟丘台。这种奇特的想象,将现实与幻想巧妙融合,充分展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和丰富的想象力。
### 对比衬托,凸显生活态度
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秦丞相李斯临刑时感叹想与儿子牵黄犬出东门逐狡兔而不可得;晋朝羊祜镇守襄阳时常游岘山,死后襄阳人在岘山立“堕泪碑”,但如今碑已剥落,无人堕泪。而李白认为“月下倾金罍”才是快乐现实的生活,清风朗月无需花钱就能尽情享用,酒醉后如玉山倾倒般潇洒适意。通过这种对比,凸显出诗人对自由、快乐的浪漫生活的追求。
## 诗歌风格与艺术特色
### 语言奔放,富有个性
全篇语言奔放洒脱,毫无拘束,充分体现了李白富有个性的诗风。如“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等诗句,直白坦率,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豁达胸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 场景生动,富有戏剧色彩
诗中对生活场景的描写生动且富有强烈的戏剧色彩。儿童拍手唱歌、诗人醉骑雕鞍、车挂酒壶、乐队奏乐等场景,绘声绘影,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生动活泼的一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活跃的生活氛围。
## 诗歌的价值与意义
《襄阳歌》不仅让读者从李白飞扬的神采和无拘无束的风度中,领受到精神舒展与解放的乐趣,还启发人们想象生活可以以另一种喜剧色彩呈现,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热爱。它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境界,为后世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