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九)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26
676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九)《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鉴赏》


《长信秋词五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作品,是唐代表现宫怨主题的代表作。这五首七绝以凄婉的笔调,运用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失宠宫妃的苦闷幽怨之情,诗中的心理刻画细腻入微,使诗篇别具一种真实与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 其一:深闺秋夜的孤寂幽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开篇描绘了一幅秋夜深宫图,金井边的梧桐叶已枯黄,珠帘未卷,夜间寒霜已至。通过“秋叶黄”“夜来霜”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熏笼和玉枕原本是华丽之物,此时却也失去了光彩,暗示了宫妃的失宠和心境的黯淡。她静静地卧着,听着南宫传来的更漏声,“清漏长”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更衬托出她内心的孤寂和哀怨。整首诗以景托情,虽未直接写怨,但怨情却在景中自然流露。

## 其二:霜夜忆君的深切思念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秋夜,高殿中传来捣衣的声音,一直响到夜深。霜寒深重,宫妃却想起了君王御衣的寒冷,体现出她对君王的关切与思念。夜深人静,银灯下的裁缝活也已停歇,她的目光还朝着宫城的方向,望向君王所在之处。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她对君王的眷恋和期盼,即使身处寒夜,心中依然牵挂着君王。

## 其三:红颜失宠的无奈悲叹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清晨,宫妃手持扫帚,在金殿开门时开始打扫。她手持团扇,独自徘徊,团扇在这里象征着被弃的命运。“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是千古名句,美丽的容颜竟比不上寒鸦的颜色,寒鸦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而自己却失去了君王的宠爱。通过宫妃与寒鸦的对比,强烈地表现出她失宠后的无奈和悲叹,对命运的不公发出了深沉的感慨。

## 其四:梦后疑情的痛苦煎熬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宫妃长久地思索,觉得自己真的是薄命之人。梦中见到了君王,醒来后却又怀疑梦境的真实性,这种梦境与现实的落差,加剧了她内心的痛苦。看到西宫灯火通明,知道君王正在夜饮作乐,不禁想起自己曾经在复道上蒙恩受宠的时光,今昔对比,更凸显出她此刻的凄凉和哀怨,她在痛苦的煎熬中不断回味着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孤独。

## 其五:对比鲜明的宫闱境遇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长信宫中秋月明亮,而昭阳殿下传来捣衣声。长信宫是失宠嫔妃居住的地方,昭阳殿则是得宠嫔妃的寝宫。“白露堂中细草迹”描绘出失宠嫔妃宫闱的清冷、荒凉,杂草丛生,一片凄清之景,衬托出人物的幽怨。“红罗帐里不胜情”则写出了得宠嫔妃与君王在红帐内的情意绵绵,两相对比,鲜明地展现出失宠与得宠之间的巨大差距,进一步强化了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

总的来说,《长信秋词五首》围绕宫怨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场景出发,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失宠宫妃的复杂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王昌龄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宫妃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的痛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八)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九十)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