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26
821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七)《王昌龄〈春宫曲〉鉴赏》


《春宫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于天宝年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宫怨诗的经典之作。此诗借汉武帝宠幸卫子夫之事,以汉喻唐,借古讽今,深刻揭示了封建帝王喜新厌旧的荒淫腐朽生活。

## 一、意象与环境营造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开篇两句描绘出一幅优美而静谧的春夜图景。“昨夜风开露井桃”点明时令为春天,露井旁的桃树在春风吹拂下绽放花朵,桃花的盛开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又以桃花沾沐雨露开放暗喻歌女承宠,是兴而兼比的写法。“未央前殿月轮高”点明地点是宫中,未央宫前殿,明月高悬,银光铺洒。这里的月亮,对于失宠者而言,“未央前殿月轮高”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的地方,是失宠者心向往之却无法靠近的所在,所以她觉得月是彼处高,看似无理,却饱含着失宠者的哀怨与无奈。这两句诗表面上只是描绘自然景象,实则触物起兴,将失宠者的忧伤、孤寂、怨悱之情融入其中。

## 二、新人受宠的描写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后两句写新人的由来和她受宠的具体情状。卫子夫原本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因能歌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并大得宠幸。“新承宠”直接点明新人受宠这一事实。为了具体展现新人受宠之深,诗人选取了一个典型细节——“帘外春寒赐锦袍”。此时露井桃开,已是春暖时节,但皇帝因宠爱新人,犹恐帘外春寒,特意赏赐锦袍,通过这一细节,新人受宠的程度可见一斑。

## 三、侧面烘托与弦外之音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通篇写春宫之怨,却无一怨语怨字。诗人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明暗对比清晰。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如春风中绽放的桃花、皇帝赏赐锦袍等,而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由“新承宠”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刚刚失宠的旧人,此时此刻,旧人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未央殿,听着新人的歌舞嬉戏之声而黯然神伤。全诗虚此实彼,言近意远,看似无怨,实则怨至深;看似无恨,实则恨至长,体现了弦外有音的艺术效果,正所谓“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这也正是王昌龄七绝的独特魅力所在。

## 四、借古讽今的深意
诗文中咏的虽是汉宫旧事,实际上是以汉喻唐。在唐玄宗宠纳杨玉环、淫佚无度的背景下,诗人借汉武帝宠幸卫子夫、遗弃陈皇后的历史事件,影射当时宫廷中帝王的荒淫和宫人命运的悲惨。通过对新人受宠和旧人失宠的描写,揭示了封建宫廷中女性命运的无常和帝王的喜新厌旧,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总之,《春宫曲》以其精巧的构思、含蓄的表达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宫怨诗中的佳作,展现了王昌龄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