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九十)王昌龄《青楼曲二首》鉴赏
《青楼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诗人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图景,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
## 其一:出征之景与少妇之态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诗的开篇就展现出一幅宏大壮观的出征画面。骑着白马、佩着金鞍的将军,跟随皇帝出行,身后是十万旌旗招展的大军,驻扎在长杨宫。“白马金鞍”描绘出将军的英姿飒爽、装备精良,“旌旗十万”则凸显出军队的庞大和威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
而此时,在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之上,一位少妇正静静地坐在那里鸣筝。外界大军出征的热烈场景并没有打断她优美的筝声,她仿佛早已知晓这一切。她遥望着飞扬的尘土进入建章宫,眼神中或许充满着对远行丈夫的牵挂,又或许有着对丈夫建功立业的期许。诗人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巧妙地连接在一个画面上。前面热烈、雄伟的出征场景与后面端庄、平静的少妇场景相互映衬,对照鲜明。前者给人以壮丽之感,后者则给人以优美之态,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立体。
## 其二:凯旋之荣与少妇之喜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这一首描绘的是将军凯旋归来的场景。春日里,驰道上的杨花飘满了御沟,景色优美宜人。一位盛装打扮的女子缓缓登上青楼。“红妆漫绾”细致地刻画了女子精心装扮的样子,展现出她的喜悦和期待。
紧接着,画面中出现了千余骑佩戴着金章紫绶的队伍,原来是女子的夫婿征战归来,刚刚被拜为侯爵。“金章紫绶”是高官显爵的象征,“千余骑”则显示出队伍的浩荡和荣耀。结句以众人的领封受赏,突出了丈夫的荣耀,同时也暗示出少妇内心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她的夫婿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得到了皇帝的嘉奖,这不仅是丈夫个人的荣耀,也是整个家庭的荣耀。
## 艺术特色与主题表达
这两首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从语言上看,王昌龄用词精准、生动,如“白马金鞍”“旌旗十万”“金章紫绶”等词语,形象地描绘出人物和场景的特点,富有画面感。在结构上,两首诗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第一首写出征,第二首写凯旋,时间顺序清晰,情节完整。诗人还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出征时的壮观与少妇的平静、凯旋时的荣耀与少妇的喜悦进行对比,使诗歌的情感更加鲜明。
从主题上看,《青楼曲二首》描绘了盛唐城市生活的细节,对歌舞升平、美人如花的景象进行了生动描摹。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不同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她们身份地位及其生活状态的独特感受。同时,这组诗也展现出盛唐时期人们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理想。在那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将军们能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立功勋,而他们的家人也能因之获得荣耀,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