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四)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26
432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四)王昌龄《从军行七首》鉴赏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就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这组诗以七首内容相关的诗作形成连章,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展现了戍边将士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

## 其一:怀乡思亲的孤寂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笔法简洁却富蕴意。诗人先描绘了黄昏时分,戍卒独自登上烽火城西的百尺高楼,迎着从边地沙漠瀚海吹来的秋风。此时,幽怨的羌笛声传来,吹奏的是《关山月》的曲调,更增添了他对万里之外妻子的相思之情。诗的前三句叙事,通过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描绘环境,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生动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孤寂情景。

## 其二:边愁在乐声中的起伏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此诗截取边塞军旅生活中军中宴乐的片段,展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情感。琵琶不断翻出新曲调,然而内容总是离别的愁情。“边愁”在乐声中被撩乱,“听不尽”三字意味深长,既可能是怨叹奏不完的离别之苦,也可能是听不够这饱含情感的曲调。最后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苍凉景象结情,让人感受到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心、对现实的忧怨以及对祖国山川的热爱等复杂情感。 

## 其三:将帅对士卒的爱护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诗中描绘了关城榆叶早早稀疏枯黄,日暮时分云沙弥漫的古战场景象。将军上表请求撤军,掩埋阵亡将士的遗骨,不让士兵们在荒原上为战友的死亡而痛哭,表现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其四:壮志豪情与坚定信念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西北边陲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是绵延千里的雪山,越过雪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是玉门关。这不仅是景色描写,更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重要地理形势,渗透着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身任务的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概括了将士们长期的战争生活,“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特征,“百战穿金甲”可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但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并未消磨,“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他们豪壮的誓言,展现了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定意志。

## 其五:出征的意气昂扬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中描绘了黄昏时分,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昏暗的景象,前线军情紧急,将士们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红旗半卷”既写出了风大,也表现出军队行动的迅疾。最后得知前军在洮河北夜战,已生擒敌人,彰显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战斗的胜利。

## 其六:奉命出征的果敢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描绘了在碎叶城西秋月皎洁的夜晚,将士们带着西域的胡瓶,骑着紫薄汗马,接到皇帝迅速传达的诏书和赐予的宝剑,毅然辞别亲人,决心一夜之间攻取敌人。体现了将士们奉皇命出征的果敢和对胜利的信心。

## 其七:戍边生活的警惕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展现了玉门关周围山峦重叠,山南山北烽火不断的景象。戍边的人们依靠烽火传递信息,时刻保持警惕,战马在深山中奔驰,不见踪迹,突出了边塞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时刻待命、保卫边疆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从军行七首》语言精炼,意境雄浑,情感真挚。王昌龄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边塞的自然风光、战争场景与将士们的情感紧密融合,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唐代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这组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成为研究唐代边塞文化和军事生活的珍贵资料。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三)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五)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