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八十三)《綦毋潜〈春泛若耶溪〉鉴赏》
《春泛若耶溪》是唐代诗人綦毋潜创作的五言古诗,约为綦毋潜因安史之乱爆发而归隐之后的作品。诗人在春江花月之夜泛舟若耶溪,诗中展现出无限幽美的情趣,令人沉醉于其营造的意境之中。
诗开篇“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点明全诗主旨。“幽意”透露了诗人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意趣贯穿其人生,从未“断绝”。“随所偶”即随遇而安,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在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闲适的基调。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描绘了一幅清幽闲适的画面。习习晚风轻拂行舟,船儿顺着春花夹岸的溪口前行,仿佛进入了武陵桃源般的胜境。“晚”字点明泛舟时间,“花”字切合“春”的主题,看似随意写就,实则用心良苦,将诗人置身于美好的春日傍晚,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时间推移至夜晚,景致也随之转换。“际夜”表明泛舟时间之长,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当舟行至“西壑”这一新的境地,诗人心旷神怡,抬头遥望南天的南斗星宿,此时已“隔山”,更增添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写出了夜月之下雾气朦胧的状态,一个“飞”字,将水色的闪耀、雾气的漂流、月光的洒泻都生动地表现出来。“林月低向后”,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然退向身后,画面静谧而美好,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在这样的境界中,诗人发出“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的感慨。人生世事如同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诗人愿永作若耶溪畔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呼应了附近地域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事,进一步表明了诗人的心迹。这两句抒发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喧嚣,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紧扣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所写景物虽寂静,但整体上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轻松畅适的感受和美的欣赏。
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交往密切,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诗风接近王维。殷璠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这首诗中,诗人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了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自由生活的追求。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