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教学机智——美的创造

作者:[标签:作者]     来源:[标签:出处]     时间:2010-07-07
10781

镇西茶馆

  掌柜的话:本期的两则小故事所展示的,依然是我所任教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教师课堂上的精彩片段。这两个片段都是引导学生享受语文之美的。不能不说,现在在一些语文教师的课堂里,语文已经失去了美丽:乏味的分析,抽象的知识,重复的训练,枯燥的练习……已经让语文课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课之一。多年前,我在刚进高中的学生中进行语文学习兴趣调查,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语文,但不喜欢语文课!”先不要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之类的使命,只说唤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恢复语文课的尊严,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两个课堂片段,展示教师的语文教学智慧。虽然只是片段,但是可以肯定,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心情是愉悦的,学生的心灵是舒展的。而这正是我们语文课的追求之一。


体验生命之美
潘玉婷


我今天上《蝉》这篇散文,简单介绍了作者后,我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梳理字词。
学生读完课文后,我又请学生听录音,让学生思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你们喜欢蝉吗?
生1:我不喜欢它,这是一只知知不休的蝉。(很多学生点头附和。)
生2:我从文中还看到了一只病蝉,它很丑,令人生厌。
生3:我虽然不喜欢它,但是读了这篇文章,我改变了看法,我倒觉得它很不简单!
师:你认为它为何不简单?同学们思考思考,这篇小短文,作者单单是为了写蝉吗?
生(七嘴八舌):不是。
师:那是为了写什么?你们大声朗读课文再思考思考。
(一两分钟后。)
生1:写蝉生命很短暂。
生2:写蝉聒聒,但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师:从文本中我们认为它是怎样的一个蝉?
生1:一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
生2:一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
生3:一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
师:面对这样一只蝉,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
生1:我觉得它太可怜了,因为它等待了17年,生命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夏天。
生2:更可怜的是大家都很厌烦它。包括我在内。
师:它仅仅是让人可怜吗?
生1:它很可敬,因为它懂得利用短暂的时光好好珍惜鸣叫。
生2:因为它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它。我开始烦它,但我现在不仅宽恕了它,更对它产生了敬意!
生3:我想它在歌唱,歌唱获得了生命,我看到了一个乐观的蝉。
生4:我看到课后的注释说,蝉等待的时间有3年,5年,最长的有17年,为什么作者要选择17年的蝉?
生5: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认为17年很漫长,更能突出蝉的执著,蝉对生命的珍惜。
师:用最长的等待更足以说明蝉对这唯一的夏的期待,持久的期待终于迎来了它生命中唯一一次响亮的歌唱。
我正要和学生领会文本中关于蝉的生命意义的阐述,一位男孩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知道蝉聒聒不休的另一个原因,它要交配!”
学生们哄堂大笑,但这位男孩满脸纯真地又大声说:“你们不要笑,我看的《科学博览》中就是这样讲的!”
同学们被他这样一说,顿时安静了下来,一时间气氛有点尴尬。怎么办?我略加思索,笑着对大家说:“这位同学学识广博,老师是自愧不如啊!蝉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地活着。蝉如此,人类生命历程也是这样的啊!一个卵子与500万个精子中的一个结合,经过10月怀胎,才有了今天独一无二的你啊!”
我看到不少学生的脸上现出了自豪之情。
有学生说:“哦,太不容易了,我们要好好生活啊!”
  
一位学生引用了文章中的关键句念道:“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同学们在他的感染下也纷纷念了起来。
最后,我把冰心老人说的一句话送给了学生:“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掌柜品茶一个学生的回答,让课堂上“一时间气氛有点尴尬”,但是,因为有了潘老师的教学智慧,这份“尴尬”很巧妙地变成了对生命之谜的解读。青春期的孩子对一些话题总是很敏感,哪怕是某个孩子严肃而纯真的回答,也会引起其他孩子莫名的哄堂大笑。批评是无济于事的,孩子的纯真有什么值得批评的呢?回避也是不行的,大家都“哄堂大笑”了,教师还能装作没听见?潘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她一下就把这个问题上升到生命尊严的高度:“蝉如此,人类生命历程也是这样的啊!一个卵子与500万个精子中的一个结合,经过10月怀胎,才有了今天独一无二的你啊!”我相信,此时此刻,孩子们从课文中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语文之美,还有生命之美!

我看见春风了

马露萍


朱自清的《春》条理分明,画面优美,他使用的写作手法对初一学生来说既是新知识,也是掌握的重难点。怎样让学生易懂、好掌握呢?
这是我课堂的一个片段——
师:前面我们赏析了“草报春”、“花争春”两幅图画,知道了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还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的写作手法。如果说,草的绿、花的艳是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那么,风呢?对无色无形、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我们又怎样感知它的存在呢?
生1:如果树在动,我们就知道有风。
师:还有吗?
(生思考,教室里一片沉默。)
师:那么,老师问你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往往能一眼分辨出谁是你的妈妈,靠什么呢?
生2:我们用眼睛看到的呀!
师:那我们能感知哪个同学的声音好听,哪位歌星的歌唱得好,这又是靠什么呢?
生3:靠耳朵来听的。
师:我们还能辨别出事物的味道,什么不好吃,什么好吃……
生4:靠味觉!
师:我们能感知花香……
生5:嗅觉!
师:我们在犯错误时,爸爸的巴掌毫不留情地刷在我们脸上;当我们哭泣时,妈妈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们。我们靠什么感觉到的?
生6:触觉!
师:好!同学们,现在大家看看课文中写“春风”的这一节,用我们刚才点到的生活经验,看作者是怎样让无色无形的风出现在我们的感知中的呢?
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在小组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纷纷站起来描绘了优美的“春风图”:
生1:“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用触觉来感知春风的存在;“像母亲的手”说明春风的柔和、温暖、舒适;“风里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是用嗅觉感知风的存在;“牧童的短笛……”用了听觉和视觉来描写春风……
生2:我想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农民们在地里辛勤地劳作,翻新泥土,和风吹来,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树上,鸟儿在繁华嫩叶当中呼朋引伴,远处,牧童的短笛在跟清风流水应和着……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春风流水图。这无味无色的风有形了,这不正是风在唱春天吗?风有形啦!风有情啦!
生3:老师,我看见春风啦!我看见春风像一个白衣仙女,浑身散发着幽香,在和鸟儿、牧童跳舞嬉戏呢……
这最后一席话,把大家带进了一幅美妙的境界,一下子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那一刻,我也激动无语。
掌柜品茶
语文之美,有时候就是语言之美;而语言是生活的描绘,因此语文之美也就是生活之美。如何把文字变成画面?马老师用生活化的语言把学生引入生活化的场景,以此启发学生,深入浅出,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吻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给了学生互动的空间,给予了孩子展示的舞台,于是,“老师,我看见春风啦!我看见春风像一个白衣仙女,浑身散发着幽香,在和鸟儿、牧童跳舞嬉戏呢……”我再次感慨,学生的能力与其说是我们的“培养”,不如说是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就是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当我们无视学生的潜在能力,把他们当作“低能儿”进行“培养”的时候,学生的表现也许让我们不甚满意甚至失望;如果我们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提供机会并积极鼓励、激发、诱导其展示智能时,学生所迸发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却常常令我们惊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标签:作者],来源:[标签:出处],来源地址:)

上一篇课堂究竟需要怎样的“一石”

下一篇浅析语文教师教学敏感的培养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