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阴谋妥协,国民党军队的消极抵抗以及蓄意制造国共摩擦,都给抗战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在国统区内部,国民党的独裁统治造成的社会凋敝、物价飞涨等社会问题也为杂文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于是,在抗战初期一度消沉的杂文又繁盛起来。
在国统区诸多杂文作家当中,以1940年创刊于桂林的《野草》为阵地而形成的杂文作家群,集结了聂绀弩、秦似、夏衍、孟超等人,是这一时期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杂文阵地。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笔力猛烈,真正继承了鲁迅“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斗争精神。此外,重庆《新华日报》副刊、《新蜀报·蜀道》等也是这个时期杂文的重要阵地。郭沫若、茅盾、冯雪峰等人也对杂文的创作投入了相当的精力。
聂绀弩结集有《蛇与塔》、《早醒记》、《历史的奥秘》等。猛烈地批判社会黑暗及旧伦理道德,挖掘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劣根性,从而挖掘出阻碍抗战胜利,阻碍社会历史进程的消极因素,是他杂文的主要题旨。《我若为王》为其名篇,他幻想出一旦“我若为王”后“我”的变化及“我的尊长,我的师友,和以前曾在我面前昂首阔步耀武扬威的人们”纷纷在我面前“低头、鞠躬、匍匐”的丑态。作者由此提出了改造国民性格的重要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世界之所以还大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有这些奴才的缘故”,点明奴才们的存在,不仅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更为少数统治者实行封建****统治提供了温床。全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目光敏锐,笔锋却藏而不露,充分利用反讽、归谬等手法,于平静质朴的叙述当中融进深深的思索,形成了独特的冷嘲风格。冯雪峰结集有《乡风和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等。他的杂文并不拘泥于一时一事,而是往往能够敏锐地抓住社会政治生活弊病,铺阵展开,深入剖析。他极善于在纵向的历史当中寻找其根源及发展脉络,并在其中融入自己主观的哲理思索,政论色彩极浓。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文笔细腻,语气委婉,善于细致全面地说理论事,极有说服力。但有时文笔拖沓,失之于不够快捷。代表作有《简论市侩主义》、《发疯》、《民主和“不是民主”》、《顽固略解》等。
此外,秦似文思敏捷,知识渊博,笔端不露锋芒,有较强的文化气息,结集有《感觉的音响》、《时恋集》等;夏衍有《此时此地集》、《长途》、《劫后随笔》;孟超有《长夜集》、《未偃草》;宋云彬有《骨鲠集》等。他们的杂文与鲁迅现实主义的战斗精神一脉相承,功绩突出,被朱自清称为“春天的第一只燕子”。
上一篇报告文学的蓬勃发展
下一篇各具特色的抒情散文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