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鉴赏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表现对劳动人民生活深切关怀的诗作。此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在以豪迈飘逸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 内容与情感
全诗八句,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侧重描绘田家秋苦,后半部分着重展现荀媪的古道热肠。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开篇点明诗人借宿的地点,同时流露出孤寂落寞的凄清情怀。五松山下的偏僻荒凉,让诗人感受不到丝毫欢乐,所见唯有农民的艰辛困苦。“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由整体到局部,具体描写了农家的生活状况。“秋作苦”,既写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也暗示了他们心境的悲凉。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但繁重的赋税使农民难有欢笑。“邻女夜舂寒”,一个“寒”字,韵味十足,既指邻女夜间舂米时寒声阵阵,也让人联想到她衣衫单薄的寒凉之态,更折射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悲悯。日复一日的劳作之苦,声声入耳的舂米之寒,撞击着诗人敏感的内心,使他深感无奈。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描绘了荀媪热情款待诗人的场景。古人席地而坐,荀媪跪着为诗人呈上菰米饭,洁白的盘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这一细节特写,生动地展现了荀媪的善良和热情。“雕胡饭”在当时是美餐,荀媪在艰难困苦中特意为诗人准备,足见其古道热肠。“月光明素盘”不仅描绘出画面的美感,更衬托出荀媪感情的纯洁和珍贵。诗人被荀媪的行为深深感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他联想到韩信与漂母的故事,觉得荀媪和漂母一样具有高洁品质。然而,与韩信能以千金报答漂母相比,自己却不知如何报答荀媪,一个“惭”字,饱含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既有对荀媪的感激,也有因无法回报而产生的惭愧。
## 艺术特色
### 风格朴素自然
李白的诗通常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风格迥异,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如实地叙述夜宿山村的经历和感受,语言清淡,不事雕琢,却能让读者感受到真挚的情感。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描写,却在平淡中蕴含着深厚的韵味。
### 细节描写生动
诗中通过“跪进”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荀媪的形象,表现出她的谦恭和热情。“月光明素盘”的描写,不仅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还衬托出荀媪的纯洁和善良。这些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情感真挚动人
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感激之情贯穿全诗。从对农家秋苦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劳动人民艰辛生活的关注;从对荀媪热情款待的叙述中,能体会到他对劳动人民善良品质的赞美。尤其是结尾处“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将诗人的感激和惭愧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 思想价值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尊重。他虽然生性狂傲,平视王侯,但在这首诗中,却对一位普通的山村老妇如此谦恭、诚挚,充分显示了他高贵的品质。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让我们看到,李白不仅仅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也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