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伊州歌>鉴赏》
《伊州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第128卷第86首。此诗以其巧妙的艺术构思、真挚的情感表达和含蓄的语言风格,展现了王维炉火纯青的诗艺。
## 一、诗歌内容与意境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开篇两句描绘出一位女子在秋夜的清风明月之下,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清风明月”本是良辰美景,然而对于独处的女子来说,却只能徒增凄苦。这两句诗使人联想到古诗人笔下“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秋晚,“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更凸显出女子的孤独与相思之苦。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之“苦”不言而喻,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这两句运用逆挽(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十年前那一幕动人的生活场景。也许是在长亭前,送行的女子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殷勤嘱”“数附书”,足见女主人公盼望期待之急切。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
## 二、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
借“清风明月”的美景来抒发女子的离思,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手法。如王昌龄的“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意味相近,但王维诗中“可惜”“良辰好景虚设”等意思表现得更为蕴藉不露,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 逆挽手法
诗的后两句运用逆挽手法,不按时间顺序叙述,而是将十年前的送别场景置于后面回忆。这种手法不仅使诗歌的叙事更具波澜,也让读者更能深刻体会到女子相思之苦的根源。同时,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弦外之音丰富。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回难以确定,可能因邮递不便、久不写信不知从何说起或意外情况等,女子旧事重提,“苦相思”便有了不同寻常的具体内容,耐人寻味。
## 三、情感表达
整首诗流露出女主人公因丈夫音书断绝而“苦相思”的怨苦心情。但诗人并未直接抒发怨意,而是通过“殷勤嘱”“数附书”等细节,曲折地表达出音书阻绝的意思,怨意隐然不露,体现出含蓄之妙。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使诗歌更具感染力,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女子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 四、语言特色
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不经意的表达,却达到了艺术上的极高境界,可谓“得鱼忘筌”。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将女子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诗歌的魅力所吸引。
综上所述,《伊州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王维卓越的诗歌创作才华。它不仅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佳作,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