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鉴赏》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07
352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鉴赏》

##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子,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代表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其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17岁的王维在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时已秋天,恰逢重阳节,他独自一人在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 二、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
### (一)“独在异乡为异客”
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极重。“独”强调了诗人独自一人的状态,“异乡”“异客”则突出了他在他乡作客的陌生感和疏离感。繁华的帝都长安对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于一个少年游子来说,这里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地方。越是身处热闹繁华的都市,诗人在茫茫人海中就越显得孤苦伶仃,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此句直白而有力地写出了诗人背井离乡的孤寂与凄凉。

### (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表示经常遇到,强调了这种思乡之情并非一时之感,而是在每个佳节都会愈发强烈。“佳节”通常是家人团聚、共享欢乐的时刻,然而诗人却独自漂泊在外,不能与亲人相聚,这种对比更加深了他的思念之情。“倍思亲”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成为千古名句,高度概括了游子在佳节时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引起了无数离乡背井之人的共鸣。

### (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的思绪从自身的孤独思乡,巧妙地转到了故乡的兄弟身上。“遥知”表明是诗人的想象,他想象着远方的兄弟们在重阳节登高的情景。“遍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古人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而兄弟们在插茱萸时,会发现少了自己一人。这种从对方角度来写自己的思念之情的手法,更加委婉含蓄,也更能体现出诗人对兄弟的牵挂和自己不能与他们一同过节的遗憾。通过这种虚写,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意境更加悠远。

## 三、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意义
这首诗主题鲜明,通过描写重阳节时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受以及对家乡兄弟的思念,深刻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它反映了人类共有的情感——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眷恋,具有普遍的人性价值。

从文化价值来看,此诗展现了唐代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插茱萸等,为研究唐代社会的民俗文化提供了生动的资料。同时,它也体现了唐代诗歌在表达情感方面的高超艺术,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四、艺术特色及风格
### (一)朴素自然
与王维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极为朴素。语言直白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直抵人心,将诗人的思乡之情真实地展现出来。

### (二)诗意跳跃
诗歌的情感和思绪反复跳跃,先是写自己在异乡的孤独,接着转到佳节时对亲人的思念,然后又想象兄弟登高的情景,从自身到对方,又从对方回到自身,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富有节奏感。

### (三)含蓄深沉
诗人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思乡之苦,而是通过想象兄弟的活动和感受来间接表达,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耐人寻味。

## 五、后世影响与传播途径
唐代以后,涌现出大量以重阳节为题材的吟咏诗词及绘画作品,石涛的《重九登高图》就取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而作。这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等众多唐诗选本,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在民间广泛流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更是成为了人们表达思乡之情的常用语,在各种文学作品、影视节目中频繁出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王维《少年行》鉴赏

下一篇郭进拴|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鉴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