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二)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12
746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二)《杜审言〈渡湘江〉鉴赏》


《渡湘江》是唐代初期诗人杜审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诗人在流放途中所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情感内涵。

## 一、创作背景与情感基调
杜审言曾有两次贬官经历,唐中宗时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便是他在流放途中渡湘江南下时所写。当时春临大地,花鸟迎人,而江水滔滔北流,与他南行的方向相反。这一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情思,使他对照自身遭遇,追思昔游,怀念京国,悲思愁绪油然而生,整首诗笼罩在一种哀伤、愁怨的情感氛围之中。

## 二、诗句赏析
### (一)“迟日园林悲昔游”
此句因眼前春光引发对往昔春游的回忆。昔日春日迟迟,园林如绣,诗人游目骋怀,本是心旷神怡的乐事。然而如今追叙“昔游”却用了“悲”字。这一“悲”,既是今日之悲追溯昔日之乐,也因想起当时游乐,更觉当下处境可悲。正如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所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此句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境,为昔日欢乐景物注入了今日的悲伤心情,使诗意曲折丰富,语势跌宕劲健。

### (二)“今春花鸟作边愁”
从昔游回忆过渡到今春的边愁。通常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象,但对诗人而言,这些却勾起他流放边疆的哀愁。诗人缘情写景,以心中之情移眼前之境,景随情迁。在艺术手法上,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边愁。与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相似,都是以可娱之物写悲伤之情,体现了反衬的艺术效果。而且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杜甫的这联诗可能受此句启发。

### (三)“独怜京国人南窜”
这是整首诗的中心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两句忆昔游之悲、见花鸟之愁,下一句对江水北流的感叹,皆因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此句将前文的情感和景象串联起来,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明确。“独”字有力,凸显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激活了全篇。

### (四)“不似湘江水北流”
此句点破诗题,以“水北流”烘托“人南窜”,运用反衬手法强化了诗的中心内容。诗人独立舟头,看着江水北流,对比自己南窜的命运,心中的怅惘、无奈和离愁尽显。初读此句似平常,仔细品味,能感受到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仿佛一江春水承载着他的无限哀愁。

## 三、艺术特色
### (一)反衬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全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的园游之乐对照今春的边愁之哀;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通过这些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悲愁之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二)移情入景
在“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中,诗人将自己的愁绪移注到花鸟之上,使花鸟仿佛也含愁带恨。“作”字语意双关,既指花鸟,也指人,人与花鸟同说,婉曲而有情趣。这种移情入景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 (三)整齐美与和谐美
此诗以押韵对起,又以对作结,具有整齐美、和谐美以及反复咏叹的韵味。初唐是七绝初创阶段,杜审言的《渡湘江》在当时有相当影响,具有开启诗坛新风的作用。

## 四、结语
杜审言的《渡湘江》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佳作。诗人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和今昔对比,抒发了被贬流放的悲思愁绪,以及对京国的怀念之情。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内涵,使其成为初唐七绝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一)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三)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