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五)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12
447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五) 王勃《滕王阁诗》鉴赏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练、含蓄的《滕王阁诗》,概括了序的内容。全诗在时空维度展开对滕王阁的吟咏,笔意纵横,感慨遥深,与《滕王阁序》双璧同辉。

## 一、诗歌原文与注释
### 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注释
- 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是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 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 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这里描绘当年滕王来阁上举行宴会时的豪华场面。
- 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诗文中常用以指送别之地。
- 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 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
- 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 槛:栏杆。

## 二、诗歌赏析
### (一)首联:“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首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建在江边的小洲之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为后文“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等描写埋下伏笔。第二句由眼前的滕王阁,遥想当年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宴会、轻歌曼舞的热闹场景,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消逝,繁华不再。第一句写空间,展现滕王阁的雄伟壮观;第二句写时间,体现昔日的繁华已成为过去。两句形成鲜明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 (二)颔联:“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此联紧承第二句,进一步发挥。阁中如今无人游赏,画栋珠帘也显得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早晨画栋仿佛随着南浦的云一同飞去,傍晚珠帘好像被西山的雨卷入其中;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的冷落寂寞。这两句情景交融,寄慨遥深,通过描写滕王阁周围的自然景象,暗示了滕王阁的兴衰变迁。

### (三)颈联:“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物换星移几度秋”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诗人面对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的景象,不禁感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

### (四)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人在提出建阁的滕王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古人习惯用滔滔江水比喻流逝的时间和永恒的自然,这里诗人借长江的永恒流淌,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三、艺术特色
### (一)时空交织
全诗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展开描写。空间上,从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到周围的南浦云、西山雨、闲云潭影、槛外长江,展现了一幅宏大的画面;时间上,从当年滕王的豪华宴会,到如今的物是人非,跨越了漫长的岁月。通过时空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 (二)情景交融
诗人将自己对滕王阁兴衰的感慨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如“珮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等句,既描绘了滕王阁的冷落寂寞,又流露出诗人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则以景语作结,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

### (三)语言凝练
整首诗用词精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朝飞”“暮卷”,生动地描绘出云、雨的动态;“闲云潭影日悠悠”中的“悠悠”二字,既写出了云影的悠闲,又暗示了时间的漫长。短短五十六个字,却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情感。

## 四、地位与影响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曾高度评价说:“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婉丽和平,极可法师”。这首诗一直被诗论家视作是王勃七言古诗的代表作,它与《滕王阁序》珠联璧合,共同展现了王勃卓越的文学才华。《滕王阁诗》以其深刻的主题、高超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四)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六)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