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12
436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应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笔误,它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全诗仅四十个字,却变化无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鉴赏:


### 原文与翻译
- **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宦海中浮沉之人。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为去蜀州任职的杜少府送行时所作。当时王勃十七八岁,结识了年长的杜少府,二人相交甚笃。杜少府被任命为蜀州少府,要远涉千里赴任,王勃一直将他送到长安城外十里的灞亭并设宴饯别。

### 诗句赏析
-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此联描绘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城阙辅三秦”,点明送别地点长安,长安城被三秦之地拱卫,展现出雄浑壮阔的气势。“风烟望五津”,诗人在风烟迷茫中遥望友人要去的蜀地五津,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联系起来,暗示虽距离遥远,但情谊相通,隐含了送别的情意,对仗也十分严整。
-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这是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诗人和友人都是为了仕途而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彼此都有漂泊的经历和离别的愁绪。以散调相承,从实写的送别场景转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文情跌宕,体现出两人感情的共鸣。
-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此联奇峰突起,是全诗的核心与亮点。它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将友情升华到了更高的美学境界。真正的知己,不在乎距离远近,只要心灵相通,即便远隔天涯,也如同近邻一般。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诗人情怀的吐露。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像小儿女一样悲伤落泪,展现出一种超脱的豁达和对友情的坚定。

### 艺术特色与整体评价
- **结构严谨**: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从首联的写景,到颔联的抒情,再到颈联的哲理升华,最后尾联的劝勉,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意境旷达。
- **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又有对友情的坚定信念和对离别的豁达态度,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悲戚哀伤,体现出初唐时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 **语言凝练**:短短四十个字,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总的来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积极的思想内涵,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之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