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立意方法——提炼

作者:蝈蝈     来源:艺教网     时间:2011-01-19
26554

    
       作者在实施一次写作行为之前,即使明确了自己的写作任务,知道了要写什么,但对于最终要表现怎样的主题仍然是不确定的,有一点四顾茫然的味道,这就需要作者在搜集到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提升,逐步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
       第一种方法是筛选法。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多种意蕴,经过比较鉴别,去粗取精,优胜劣汰,确立其中的最佳方案为本次写作的主题。
例如,《文汇报》1996年3月30日第九版“文汇特刊”发表了署名赵畅的文章《“大腕”何以不参赛》,说的是全国首届“侯宝林金像奖”相声电视大赛反响平平,没有产生预期的轰动效应,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竟然没有大腕参与,像姜昆、冯巩、牛群等平时十分活跃的相声演员都不见踪影。大腕为何不参赛?这篇新闻评论的立意应该瞄准什么?可以先排列出几种备选答案:
       之一:大腕们怕群雄逐鹿,难有胜算,评不上砸了自己的牌子。因此提倡大腕也要有竞争意识,要经得起比赛的检验,不能因爱面子而放弃比赛,要有成名之后不怕跌倒的心理素质,敢于自我挑战、自我超越。
        之二:大腕们如果都去参赛了,评委席上坐的要么是“老前辈”,观念保守,要么是门外汉,不懂装懂,而且媚众,评判起来就有失水准。这样去参赛,不获奖倒不要紧,最怕的是良芬不分,受到羞辱。因此要提倡比赛的专业化和严肃性,保证比赛的质量。
       之三:大腕们怕评委受人情关系的牵制,评判中出现人为的偏向,这样自己就会被“艺术腐败”所谋杀。因此要提倡比赛的公正性。
       之四:大腕们为了扶植新秀,甘做人梯,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让更多的“小字辈”脱颖而出,成长为新的大腕。因此提倡比赛要推动艺术更新,要有培养接班人的意识。
        比较而言,方案之三众所周知,缺乏新意,弃之不选为好。方案之二提到的评委不一定就是“老前辈”或者“门外汉”,如果是相声艺术评论家,他们的评判应该是具有艺术水准的。因此这个方案并非无懈可击,最好也不选。方案之一与之四相比,之四有新意,也很感人,不过,这些相声大腕“平时十分活跃”,丝毫没有退居“第二线”的意思,即使为了培养新人,也不会自我满足,尤其对于艺术家来说,应当永葆艺术青春,不断挑战自我;而方案之一强调的是做人要精神挺拔。两相比较,还是选择之一对读者更有启发性。虽然作者不会按我们的思路来构思,但他也选择之一作主旨,必然会有类似的梳理思想的经历。
        第二种方法是联系法。寻找材料的“闪光点”,联系实际,剔除其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因素,提取其中的当代精神,弘扬时代的主旋律。
比如,要写一篇关于苏泊尔集团生产经营特点的调查报告,了解到苏泊尔集团炊具的研制过程是先收集社会上大量的饭铲,研究它们的倾斜角度,然后再设计炒锅的相应弧度,使铲与锅的配合非常“默契”;炒锅手柄的设计,是柔和的流线型,握上去手感非常舒服。写作者可以根据这些材料,再联系新世纪的科学发展观,从材料本身的技术含量问题转向以人为本,挖掘出其企业精神中的人性化内涵。
       当然,在采用联系法提炼主题时,不能纯粹为了赶时髦,硬攀上所谓的时代主题,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这样反而会造成读者的反感。
第三种方法是反推法。反其道而用之,对常见的材料进行逆向思维,推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新主题。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即采用了对陆游的《咏梅》反其意而用之的立意方式。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也是反向思维的范例,对世人盛传孟尝君礼贤下士、广揽人才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明朝的李贽在《焚书》卷五《党籍碑》中有一段别出心裁的见解:公但知小人之能误国,不知君子之尤能误国也。小人误国犹可解救,若君子而误国,则未知何矣。何也?彼盖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益壮而志益决,孰能止之。
刘鹗的《老残游记》里也有一段同样意思的话: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馒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
      “清官”之所以可能比贪官更可怕,就因为“清官”自恃在道德方面无可指责,无所顾忌,做起坏事来,更加不择手段。应当说,这种见解比一般的习惯性看法更有深刻意义。当然,李蛰与刘鹗讥笑假正经的道学家,挖苦那些刚愎自用的“清官”,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不能由此推导出李贽欣赏小人,提倡贪官。而且刚愎自用的“清官”该不该叫“清官”,这本身就可以讨论。因此运用逆向思维“做翻案文章,容易学,很有效,但也是个很大的陷阱”,(陈平原《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22页)弄不好会将个人的成见当作反传统的宣言,将漏洞百出的偏激之词当作片面的深刻,逞才使气,哗众取宠。写作中采用逆向思维立意应当审慎,不可意气用事,故意剑走偏锋。
       在提炼主题的诸种方法中,筛选法受到作者世界观、理论修养、文化功底的限制,理论修养好的作者自然能够利用优选法选出满意的答案,而文化功底不足的作者,就想不出较多较好的立意角度,即使想出来了,也不一定选得对,所谓最佳答案未必最佳。联系法要求作者“文章合为时而著”,体现时代精神,但不要将文章的主题变成当代话语的图解,变成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反推法可以另辟蹊径,推陈出新,但要注意防止偏激和冲动,需要用辩证思维来矫正。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艺教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文章立意——感悟

下一篇立意方法——回忆和体验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