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三十一)《王维〈白石滩〉鉴赏》
《白石滩》是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集》中的佳作,短短二十字,勾勒出一幅清浅、明朗、柔和、优美的月夜图景,读来清新可喜,韵味悠长。
白石滩是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为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在诗中巧妙地运用暗示手法描绘月夜光线,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皎洁月光的照耀。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开篇便为我们展现了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夜色里,一切却清晰如画,这正暗示出月光的明亮。因为月明照彻滩水,水才显得“清”,滩才显得“浅”,水底之石也才能呈现出“白”色。不仅如此,从铺满白石的水底到清澈透明的水面,还能清楚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肥嫩,差不多可以用手满把采摘。这里一个“绿”字尤为精妙,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而能清晰见其绿,足见月光之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互映衬,给人带来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用笔空灵、超妙,达到了司空图所推崇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高境。
诗的后两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诗人在白石滩的画面上添上了一群少女。她们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趁着月明之夜来到浅滩洗衣浣纱。不言而喻,是皎洁的明月吸引她们前来。这就借人物的活动再次衬托出明月的明亮。这群浣纱少女的出现,让幽静明媚的白石滩月夜顿时充满了开朗活泼的气氛,也带来了温馨甜美的生活气息,整幅画面都鲜活起来。这种通过人物行动暗示月光明亮的写法,与《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为相似。
此诗的意境与《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幽静而有生气,乡村生活气息浓郁,与《过香积寺》《鹿柴》等诗的冷寂情调、意境截然不同。前两句写诗人在白石滩白天所见的清秀景色,后两句写晚上所见的景物和人物活动。诗人淡淡几笔,便将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语言风格来看,诗写清溪白石,语言也如清溪白石般洁净洗练、朴素圆实,富有生活气息。它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之美的追求,流露出王维特有的诗风。王维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为我们留下了这篇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佳作,让后人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辋川月夜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