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三十八)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05
588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三十八)王维《相思》鉴赏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于天宝末年创作。该诗是王维爱情诗的代表作,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

## 一、意象运用巧妙
诗中选取红豆这一意象来寄托相思之情,十分精妙。红豆又名相思子,生长在岭南地区,其籽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而且,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这更为红豆增添了浪漫而哀伤的色彩。唐诗中也常用红豆来关合相思之情,王维在此基础上,让红豆成为了整首诗情感的核心载体。

## 二、行文节奏与情感推进
### (一)首句:因物起兴,奠定基调
“红豆生南国”,诗人落笔便点明所咏之物及其生长环境。“南国”不仅是红豆的产地,也可能是友人所在之地。这句诗借遥远的南国与久远的传说,将读者的思绪带到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言虽单纯,却富有形象感,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 (二)次句:设问寄情,委婉含蓄
“春来发几枝”以轻声一问,承接自然。这一问看似是对红豆生长情况的关切,实则是诗人对友人情感状态的牵挂。春天是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的季节,红豆在此时生发新枝,就如同爱情或友情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一个“发”字带有相当肯定的语气,充分表现了情感的纯洁和蓬勃发展。此句以设问的方式,语极朴实却又极富形象性,委婉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思。

### (三)三句:托物寄意,暗示深情
“愿君多采撷”,诗人寄意对方多采摘红豆,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之情,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手法。这里,诗人希望友人多采红豆,似乎在说“看见红豆,就想起我以及我们之间的情谊吧”。表面上是嘱咐友人相思,实际上更深地寓含了自己对友人的相思之重。一个“劝”字胜过千言万语,拓宽了诗的意境,为最后点明主旨作了很好的铺垫。

### (四)末句:点明主旨,余韵悠长
“此物最相思”笔锋陡转,直接点出相思的主旨。意思是这颗颗红豆最能代表和传递自己对友人的相思。一个“最”字将相思之情推到了极致,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至此,诗人的相思之情通过红豆这一意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 三、艺术特色鲜明
### (一)语言风格
全诗语言朴素无华,没有过多的修饰,却清新流畅。每一句都通俗易懂,但又蕴含着深厚的情感,真正做到了语浅而情深。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二)表现手法
运用了“观物微”而“托兴远”的手法,即通过对红豆这一细微事物的观察和描绘,寄托了深远的情感。诗人由物及人,从红豆的生长联想到友人之间的情谊,展开了心灵的刻画,将抽象的相思之情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

### (三)整体意境
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明快在于诗句简洁明了,没有晦涩难懂之处;委婉含蓄则体现在诗人没有直接抒发相思之情,而是通过对红豆的描写和对友人的嘱托来间接表达。这种意境营造得恰到好处,使诗歌具有一种含蓄深沉之美。

## 四、情感内涵丰富
“相思”之情在这里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从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以看出,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牵挂和珍视,希望通过红豆这一象征物,让友人感受到自己的情谊。这种友情的相思,真挚而动人,体现了王维诗歌中对人间情感的细腻捕捉和深刻表达。

## 五、流传影响广泛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众多,王维的《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这足以证明这首诗在当时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影响力,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人们传颂的经典之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三十七)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三十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