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六十岁说【四百八十一】
李国现:忧伤的守望
进拴先生年过五十春秋,当此知天命之年,他意欲自集一部简约的书——《闪光的足迹》,一则是回头给自己半个世纪的文学人生路作个小结和纪念,二则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为此,特嘱予作文以记之。
予思忖再三,本不敢从命,顾念取舍不必在己,更为了心中野火频烧灼灼作疼的文学的昔日梦,于是不揣浅陋,勉力为之。
想到进拴先生,我常常想起《史记》中关于韩信年轻未闻达时的一段记载: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当时的韩信,穷困潦倒,无以为生,于是到城墙下护城河边钓鱼,有几个妇女到河边漂洗衣物,其中有一个老年妇女看到韩信饥饿的样子,就把自己带的粮饭给韩信吃,而且竟然一连漂洗衣物数十天。韩信很感激和喜悦,对漂母说:“我将来一定有办法来报答你!”漂母闻听十分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怜悯你是贵族子弟才给你饭吃,难道指望你报答吗?!”
韩信此时的垂钓,与想当初姜太公的垂钓自然有大不同。他是真的要等鱼上钩,好下锅充饥的。可是像他当时那样倒霉的一个待业青年,恐怕鱼都不愿上钩。然而像他这样一个胸怀宏图大志和百万雄兵的有志青年,并不因为道路未通而改变气节,没有去偷、去抢,甚至不肯为了填饱肚子而屈身打工或引车卖浆。正是这种落魄不失志、处困不降格、贫贱不能移的气节,打动了漂母,她敬重韩信有骨气有志气才给他饭吃,宁肯自己饿着却心甘情愿地献食于韩信且不求回报。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