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六十岁说【四百八十六】
马运来:我心目中的学生郭进拴
我自从1966年参加工作以来,言传身教过的学生无数,但只有76届的临汝镇高中的一名学生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游荡着,他就是:郭进拴。
1975年,在左倾思想的毒害下,教育战线上大反什么“智育回潮”,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不敢挺起腰杆抓智育,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扣上“智育回潮典型”的帽子,从而被大批大斗。就在这时,临汝镇高中却有一名极特殊的学生:他不仅白天课堂上认真学习,晚上还抽空学习文学创作。虽然他身背“烧包”、“神经蛋”、“出风头”等大堆臭名,但他努力学习不转向,别人的高中岁月全都荒芜过去了,他却勤奋的从早到晚,丢下书本,迷恋创作,见缝插针,学美术,学书法,在玩场上,根本看不到他的身影。因此,我坚信他是一位极特殊的学生。
短暂的二年高中相处,一晃就过去了。当时的进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返乡务农。他身为关庙大队第五队的会计,白天,他手拿放羊鞭,牧放着本队及外队的一百多只羊;夜晚,他义务为农民办实事:帮写家信,他还把毕业时各位老师的留言、赠言裱糊后粘贴在住室的四壁。一有空,他就给邻居们念报纸,还敢把社员们的意见用笔写出来,送给本队或大队的负责人,群众们都称他为“贴心人”。他脚踩大山,心系全国,一有空闲,就搞写作。他写出的小说的底稿一摞摞,据说他还有一次背了一大包袱稿子上访郑州,投师学艺,因无钱投宿旅社,只好在车站过夜……群众赞誉他为“有出息的好后生。”不久,他的事迹,他的精神终于飞出了大山,感动了公社领导,他终于被推荐为公社文化站站长。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