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我说他人】
马年春节前夕,好朋友胡中伟先生送来了他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诗集《绽放》,这是他继《只为秋实尽牛力》、《成功之路》(合著)之后的第三部专著。我最喜欢胡中伟先生收入这本诗集中的《绽放》这首脍炙人口、富有哲理的诗:
春天让鲜花绽放,恋爱让心花绽放。
愉快让幸福绽放,幸福让笑脸绽放。
温馨让亲情绽放,真诚让友谊绽放。
雨露让禾苗绽放,爱心让美丽绽放。
坚强让生活绽放,执着让事业绽放。
运动让体魄绽放,拼搏让生命绽放。
激情让理想绽放,信仰让人生绽放。
劳动让人类绽放,爆炸让宇宙绽放。
自由让思想绽放,阳光让天空绽放。
正如著名诗词专家胡吉祥先生所题写的那样:
中原沐澍雨春风,无限生机,试看奇葩绽放;
伟业涵诗情画意,一枝健笔,伴随美梦腾飞。
生年属马,秉性如牛,常昂首奋蹄,努力追求新境界;
豪气干云,柔情似水,每感时运笔,凝神书写妙诗文。
关于写诗,胡中伟先生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诗人写诗是为自己的心灵负责的,“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以一作不真”(《艺概》)。评价诗词作品,应当首先看作品中的真情实感;评价诗人成就,应当首先看质量,哪怕他只有一首诗。诗是人类的高层精神需求,没有人欣赏,可以揽镜自怜。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就含有这个意思。《国朝词综》记述一位和尚:“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鼓掌,唱彻千山响。”诗词写作就像在歌厅唱歌,写作的过程也是自娱自乐的过程。清查培继《词学全书·序》说:“填词之家,染毫抒翰,争一字之奇,竟一韵之巧,几于江皋拾翠,洛浦探珠亦。”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享受了快乐,丰富了生活。生活孕育着美丽,需要诗词去发现;生活碰撞出火花,需要诗词去点燃;生活难得宁静,需要诗词去澄怀。诗词是诗人的另一个世界,诗词是诗人的一方净土和精神空间。如果说画家的作品是画家自己的意识展现,那么诗人的作品就是诗人自己心灵的写照。
不同时代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唐诗“气体醇厚,兴象超远”,宋诗“刻划扶剔,细密入里”。去除时代因素,诗人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于诗风影响很大,“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袁枚《随园诗话》)。我很佩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勇敢和深邃。他的自传《黄河青山》一书,主要记载了他一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失败之后,接着还是失败。他61岁时失业,女儿才16岁,全家吃“低保”,如此困窘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的《万历十五年》一书出版。一个正直向上,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总是失败,其实是社会的失败。然而,总是坎坷,总是崎岖,诗风难免沉郁。所谓沉郁,就是感情的浑沉郁积,“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沉郁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真实存在。
收入《绽放》这部诗集中的诗、词有中伟近年创作的七绝、五言、七侓、词、楹联、自由诗、歌曲等。看得出中伟先生对古体诗是有研究的。古体诗的形式很精致,语言精练含蓄,用词非常形象,追求的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又具有开放性,例如李白的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完后一幅画跃入眼帘,一个身在他乡异地的人,佳节望月思乡之情。人们喜欢李白的诗词,不仅仅是因为他才情洋溢,读他的古体诗是一种享受,而这种享受只能是精神层面上的,是与灵魂相关联的。
有很多写现代诗的人,对古体诗不屑一顾,认为过于讲究平仄和韵律的古体诗已不适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创造环境,说现代诗可以不受限制地表达情感、抒发内心的世界,比起古体诗来,现代诗不必以古诗古板的标准来左右个体的写作,它更适合当代人的语言习惯,思维套路与情感宣泄。喜欢古体诗的人则认为现代诗大多没有音韵美、视觉美、节奏美。现代诗形式过于散漫,看起来很不规矩也不规范,读起来也没有朗朗上口的音乐美感,极其散文化,随意性,诗句不严谨,而且,趋于私人化写作倾向,抒发的都是个体的隐秘性的小情感,并认为,中国的诗歌还是应该回归古体诗上来。“古诗往往是用一首诗来塑造一种意象,而现代诗往往是在一首诗中写多种意象。这确实使现代诗的表现内容丰富了,但也使得它的表达力度和意象的丰满程度远远不及古体诗。现代诗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丢失也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了那种清新明丽,让人心旷神怡的阅读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古诗是对人的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完美阅读,而现代诗则更多了对语言的玩味和取舍。真正写到情不自禁的时候,现代诗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一场文字游戏。这也正是当今诗界和所有真正的诗人所要竭力避免的。”
从本质上讲,古体诗和现代诗并无区别,区别只是表现的形式。我们不能不承认古体诗在形式上比现代诗歌要规矩得多,可以说是形式与内容达到了相汇相融的境界;而现代诗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基本上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中国现代诗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借鉴和传承中国古诗词的过程中,也相继产生和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现代诗歌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穆旦的《发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食指的《诗人的桂冠》、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致橡树》、北岛的《回答》、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寒烟的《遗产》等等,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出现的大量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可以说,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值得载入史册的。
无论是古体诗、新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重要的是诗作者要能从内心世界里抒真情,不能虚情假意,玩弄意象,更不能靠营造光怪陆离的玄虚意境来“独树一帜”。也就是说,不论写古体诗、新古体诗还是现代诗,其诗歌文本体现的东西应该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同时,要能让读者在其诗的情境中赋予诗中意象以不同的涵义。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吟得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三年得一句,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们为一个字反复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到”,是“过”,还是“绿”,“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寄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历史上的苦吟诗人比比皆是,当然我们也可以指责其中一些人脱离生活,只是在文字上下工夫,但是,这些诗人们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是有口皆碑的。这正是:
佳句久传人喜读,
作诗之苦何其殊。
吟安一字半宵苦,
形同痴呆近愚鲁。
月出月落月而复,
毛发早比笔先秃。
贾岛推敲撞马颅,
王勃搜肠蒙被褥。
饭颗山上瘦杜甫,
名垂诗圣称鼻祖。
李白笔下腾飞瀑,
曾因感于磨棒母。
岳飞愤书满江红,
岳母刺字美名留。
君不见,
艳阳东海苦水出,
豆腐成于苦汁卤。
宝剑锋从磨砺出,
作诗言志安惧苦?!
中伟先生的这部《绽放》,以吟颂、揽胜、抒怀、人生为基本框架,收录了诗人近年来精心创作的73首诗词作品。《秦兵马俑》、《尧山揽胜》以诗的形式记录了诗人采风、游历祖国山川河流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对祖国秀美山河的游子情怀。屐痕处处,诗意盎然。《情思》、《祝岳父寿》、《挽书友郭全忠先生》则深情地讴歌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生、对亲人的无比热爱、眷恋的赤子情愫。语出心扉,诗浓情厚。他的诗,是诗人肆意泼墨、纵情挥洒情感的雅韵心声。通览诗集,我深深为中伟先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所感染。诗人文笔朴实,感情真挚,一如他的为人,积极、热情、平和、清正,于朴实中熔铸高远的诗意,于平和中抒发挚热的情怀。
诗集首篇为《秦兵马俑》,诗中写道:“万马千军驻骊山,远谋代代坐金銮,士兵不辨鲍鱼臭,谁信徐福渡海还。”令人回味无穷。
先贤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年来,中伟先生在工作之余,去过不少地方,游览祖国风光,山水名胜古迹,更加丰富了他的诗词创作,他写出了不少诗词名篇。例如《漓江》,诗人对漓江感情深厚,确实发自肺腑。诗人画意写真情,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诗人对自己长辈,亲朋亡友,也深深怀念,牢记心上。如《满江红·悼念伯父和父亲》中写到:“轻舞龙泉七尺剑,漫赏阳关三秦月。展长缨,凯旋慰英灵,心如雪。”等,从这些诗句里,可以看出,中伟先生对其父,感情深厚,永生不忘。此乃中华男儿忠贞孝道之美德。诗人对亡友也忠于情意,久久不能忘。诗词悲切感人,情谊真挚。
读了中伟先生关于人生处世,交友共事,淡泊名利等方面的诗作,深有感触,默默称赞。他不求功名富贵,不慕高官达贤,但愿陋室常居,布衣常穿,生活不与富人攀。荤也餐,素也餐,诗好,词美,寓意深刻。他为人正直,不谋私利,品德高尚,难能可贵。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某些人把前途,看成了“钱”途,中伟先生与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诗很注意韵脚,读起来合辙压韵,且朗朗上口,意境高远。
涓涓细流终汇成海,辛勤耕耘总能丰收。中伟先生几十年的诗词创作生涯,写出了今日美好的生活图景,也成就了他多年的心愿。他创办刊物,培养的文艺新秀硕果满枝,他的诗也同样获得了丰收,可喜可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品如松石香在骨
下一篇在审美中体味生活的诗意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