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从“万言书”到“不让梨”

作者:全息网编辑     来源:未知     时间:2012-05-09
8581
    2012年2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老师杨林柯突然成了“被告”——几位家长找到校长告状,杨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上课经常跑题,讨论与教学无关的社会敏感话题……他们担心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他们更担心这样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们带来负面影响!校方将家长的意见转达给杨林柯之后,杨老师心绪难平,两天时间赶写了一万多字的《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的长信,副标题是“对家长的心灵告白”。打印后交给高一(5)班和(8)班的学生,并请他们的家长一起分享讨论。这封“万言书”很快引起了班级、学生及家长的热烈反响,今天后刊发在《华商报》上,旋即被各类媒体转载,引起更多关注。
  
  (以上文字参见《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5日第7版教师周刊)
  
  我最初知道“万言书”是在中华语文网教师博客里。语文网抛出了这“万言书”,并作为一个互动话题,希望大家讨论。我当时认真看完了这洋洋万言的“内心告白”,并且收藏了那篇文章,体会到了杨老师独特的教育魅力及在当前环境下的无奈。心中有无限感慨,又难以理出清晰的思路。也不敢妄言什么。就没有写相关博文。
  
  最近上网,看到上海一小学生语文试卷上问“孔融让梨你会让吗?”该学生答“孔融让梨我不会让”被老师判错。家长一怒把试卷摄像放上微薄。转瞬间有两千多次转发,四百多个评论,有支持有反对。
  
  当看到这个“不让梨”被判错,心中竟然把它“万言书”联系起来,有了一些简单的感想。
  
  认真阅读了《中国教育报》记者的文章《这个“被告”在执著信守着什么》,我简单了解了杨老师的课堂教学及其为人。他的语文课堂一般由几分钟的演讲或对时事的讨论开始,争论激烈的时候可以延续到十几分钟,一般没有结果。而他会赞扬学生的公民精神及公共情怀。有时会偏离主题谈其他文化或艺术。他喜欢旁征博引,以自己的阅读写作带动学生。年阅读量上千万字,写作十万字左右。在生活中他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和心灵导师。他拒绝教给学校自己的教案,不喜欢听过分“构思”和过度表演的公开课。追求绝对的学术自由和尊严。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的坚持。“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这就是他对语文课程培养目标的界定与描述。
  
  可以说,杨老师是一个有教育个性的老师,尽管教学方式有待商讨,但他坚守自己认为对的理念,努力发展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及批判辨析能力,这一点是特别难能可贵的,同时也是举步维艰的。因此,才被家长告状。
  
  在中国,受几千年的文化背景、政治体制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质疑精神及现代公民意识谈何容易。封建统治者长期实行残酷的专制,对文化也是专制的,希望被统治者越愚昧越好。偶尔有独立思考或者叛逆者,总是遭受封杀。五四运动以来虽然经过百年探索,有了长足的进步。个性解放有很大发展,但不可否认今天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尤其是应试环境下的教育很多都抹杀了人的个性发展。有教学个性的老师才能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对权力的崇拜,使多数人没有自己的见解或看法,或者说即便有也只能胎死腹中。权力过于集中,基本不让下边有不同看法。否则就视为异己,予以排挤碾压。于是我们看到的情景基本是“领导,我今天做什么”,而不是“我们这样开展工作可能更好”。在学校,老师的话语霸权不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校长的意志决定一切。分数、质量永远是重中之重。除了学教材、对教参、做试卷我们还敢教学生放手读书、信笔写作吗?
  
  为了分数,有人给学生戴“绿领巾”;有老师让学生穿“红校服”;有学校发“三色作业本”;有老师叫学生去测智商;有学校把差生放在教室外考试;有学校极力劝学生放弃中考,去读职业学校,剥夺了学生参加考试读高中的权利;有老师因为孩子讲话让学生互相煽耳光…...
  
  归根结底,部分师德不高的老师和看不破过于急功近利思想的老师能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看待尚有很大距离。培养质疑能力无疑是奢谈。一个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未来接轨社会的能力发展,才能称得上高境界的老师。
  
  在学校,听话的学生最受老师喜欢。可是,台湾一作家写了一本书叫《听话的孩子受伤最深》。只会盲目听信别人,缺乏自己的主见。逆来顺受、明哲保身固然有可取之处,但这样的人格未必就健全。
  
  谈“不让梨”吧。作为一个经典的故事,我们在故事中的主人公孔融身上,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机灵与美好的品德。出题者希望孩子们受到谦让的美德的熏陶。从人文角度来讲没有错。但作为一道开放的题目,孩子回答“不让”未必就该全部否定。一个小学生,回答“让”当然符合我们的预设方向。但这些孩子中,也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他本来不想让,可是为了迎合老师的教育得到高分,他说了“假话”。而回答“不让”的孩子,也不一定完全出于自私。当然,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独生子居多。应该说多少会有自私的成分。但我想如果这样处理也许更好:先给孩子一定的分数,再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写。适时教育孩子知道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格。尊重学生的人,尊重他的个性解读。而语文教师的责任是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有一个曾经让国人引以为荣的故事,说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三根细线分别拴住小球放进瓶子里。然后叫三个孩子往外拉。在外国这个实验很少成功。原因是几个孩子同时发力,小球被堵在瓶子口,谁的球都出不来。而在中国做这个实验却成功了。因为谦让小球被依次拉出了瓶口。而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拿西方人的思维来看,该争的何必谦让。前美国国务卿赖斯就是一个什么都争在前边的人,但应该承认她是用这种拼劲让自己更加优秀。难道说不让就错了?
  
  话是这样说,但面对应试,大家还是很难。我想,我来阅卷,我或许也会判错。在高考这个指挥棒压力下,在评价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多少老师做出了多少明知不对又不得不为的事。
  
  从“万言书”到“不让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教育改革之难,实施有理想的教育更难。但正如杨林柯老师所说的,批判容易,建设很难。我也觉得说一大堆批判的话,还不如做一小点探索实践。大家都说中国的教育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可是大家都不去探索治病的良方,又怎么有希望。我们都羡慕魏书生、于漪、李镇西等不少在语文教育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名家,但我们更应该关注杨林柯老师这样的草根教师,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不断前行。无独有偶,翻开《师道》杂志,走进名师栏目中,介绍了一位浙江温州育英国际学校的勾长吉老师。他是著名诗人、散文家,只是一位数学老师,他心目中理想的基础教育是“轻松学习,健康成长;广泛涉猎,全面发展”。他在文中写道:“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用老师的权威压制他们,从不要求他们做逆来顺受的乖孩子。我梦想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批评思维、拥有公民意识、拥有独立思想和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他爱好文学,却只是业余创作,坚持三原则:不说假话,不歌功颂德,不投稿。这样“在高处思考,在低处歌唱”的老师料想也不少吧。
  
  如果大家都在自己的三尺讲台,默默摸索,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并且执著坚持有价值的东西,积少成多,日益强大,你就了不起。不去高谈“高效课堂”,不敢奢论“优化模式”,只要怀揣教育理想,坚守底线,哪怕环境再不理想,也要走出自己坚实的脚步。这是我们学习杨林柯的意义。
  
  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去摇撼另一棵树,用一颗星去点亮另一颗星,我们的教育,总会有希望的光芒。你我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把自己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全息网编辑,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异地高考适用人群有原则:2012年底明确说法

下一篇语文德育的点点滴滴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