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从教并非全为兴趣
为避免“熟面孔”专家评“熟面孔”老师的现象,参加市决赛的语文教师,他们的课堂教学录像已在之前寄往江苏和浙江两地的教研部门,约请当地专家评审打分。今天,20位参赛教师均逐一进行了语文知识笔试、教案设计(含板书设计)、作文批改等各个环节的公开比试,并在由华东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中文自修》杂志社等单位为他们专门举办的“信宏杯”语文大讲堂上,接受市教委教研室等各路专家的当场提问。
在回答“为何选择当语文教师”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人都回答:“学的是中文专业,当然是当语文老师喽。”这样的观点在主办单位近期对基层中青年语文教师的大调查中得到了印证。他们普遍认为,自己读的是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语文老师就业比较容易,谈不上有多大的兴趣。
分数排名压力巨大
工作强度之高超出预想,也是当下语文教师们面临的新困惑。调查发现,只有7.0%教师表示每天的工作时间可以控制在8小时内,83.6%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在8到12小时,还有9.4%的教师每天工作达12小时以上。
参赛的小杨老师感慨说,他参加工作两年,最大的压力主要是来自分数和排名。然而,教师的语文功力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能完全用考分来做定论的。有72.7%的受访教师表示,对分数的斤斤计较,不仅让学生疲累,也使得语文教育渐渐变成了考试的附属品,尤其是在升学科目的比拼中,因语文平均成绩差异较小而沦为了“鸡肋”。
易受指责颇多郁闷
“在各门学科教师中,语文老师可能是受关注程度最高,也是最容易受到指责的。”在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时,中青年语文教师也颇多郁闷。特别是近年来,针对语文试题“扼杀学生想象力”、语文教材“肢解文学大师作品”等各种批评,几乎全部砸向了一线的语文教师,使他们常常置身于学生、家长及媒体的质疑声中,不得不感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调查发现,只有7.8%的教师认为,这样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而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批评的出发点虽然好,但是大多有失偏颇,没有切中要害,语文教师也需要与社会的沟通,并得到大家的理解。
调查中还有44.5%的语文教师承认,缺乏明确清晰的职业规划,也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兴趣,这造成他们真正走上教学岗位后,一面临具体的挑战和困难,发现工作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时,或是感到措手不及,或是很快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