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呢?我苦苦思索着。
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的学习中,我获得了灵感。该文写道,“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意思是“文章不是刻意学习就能写好的,而胸襟情趣是可以通过培养形成的”。又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可遍览名山大川,广交豪俊,这些条件是当代中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又联想到《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文章。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笛卡尔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样一来,所有的矛盾都迎刃而解了。由此我决定尝试将阅读和写作有效衔接,催生灵感,引领学生走向作文写作的新天地。
在创作实践中,我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读完了《捆绑苦难》这篇文章,我取相似立意,完成了一篇读后感《将苦难沏成一杯茶》,表现了面对苦难,应豁达、从容的生活态度;读完了《回报父爱那滋味》这篇文章,我反向立意,根据自身的人生体验,写下了《母亲,请别那么坚强》,表达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锥心之痛……学生们也根据阅读的文章《那个十岁的男人》《当爱成为习惯》等写作了读后感《男人的榜样》和同题作文《当爱成为习惯》,表达自己对责任和亲情的感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应表达真情实感,但有时学生受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所限,不能较为熟练地表情达意,通过阅读触发灵感,学习语言和写作技巧,总比纸上谈兵来得明显和实际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是较为可行的。
今后,我还会在这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早日找到更为适合学生实际的作文指导方法,引领着作文教学走出困境,走向明媚的阳光地带。我们的口号是:“努力争取做个莎士比亚吧,其他的听由命运的安排。”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市第七十五中学)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标签:作者],来源:[标签:出处],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