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课堂提问如何“抓住”学生

作者:[标签:作者]     来源:[标签:出处]     时间:2010-07-07
10650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最常用的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可实现提问、思考、答疑、练习、掌握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当然,课堂提问绝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问题要吸引学生,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应难易适中,体现教学的启发性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力求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设计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为了做到难易适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问题过大、过深、过难。这样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由教师自己回答。从表面看,虽然也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教师的高明,于教、学两方面都是无益的。相反,问题过小、过浅、过易也是不可取的。这类问题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极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选择问、极肤浅的填空问,如“作者是谁”“我们的主人公精神多么什么呀”等等。这类问题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看似热闹的背后,会养成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必须端正思想,彻底消灭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假热闹。
  那么,如何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呢?简言之,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好的提问正是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的,它绝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目的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的,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最常见的是作业情况的反映)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如阅读、口头表达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于偏难或偏易。
  二、问题要数量适中,既系统又科学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严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在准确把握住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多少后,还应考虑到问题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系统是指问题之间应具有一定的难易深浅的梯度和内在联系,具有连贯性。系统性要求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全面地理解课文。而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科学合理,意思明白准确。
  三、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只让尖子生答,时间久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会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有时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因为启发性教学并不能只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更要看它的实效,即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成绩差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首先可以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做文章,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其次,可以变换训练的方式。不能总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可指答,学生可齐答、轮流答、重复答、跳答等。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目的是让全体学生的脑子转起来,动起来,以培养和训练其思维能力。
  四、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品尝到思考的快乐
  提问中的评价,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然后再评价回答得好不好。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学生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下,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还有的教师在评议时常常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并爱与其他学生作比较性评价,这就有可能给提问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以表扬为主。即使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的表扬或激励,会转化为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求索的精神动力。表扬的内容不一定是答案本身,学生学习的态度、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体态、同学间提醒补充的友爱精神等等,都可以是表扬的内容。
  鼓励求异。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之类的结论。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对学生的“另类”答案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对学生有所交代。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站起来说不会,情况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对题意没有正确领会;有时是由于紧张而无从说起;有时是虽基本掌握但还不够满意,因而不敢回答等等。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可以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作答;也可以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添加辅助性的提示引导学生作答。作为一位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教师,不应该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应该先请学生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然后请他复述一遍。这种评价的做法对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敢于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课堂提问,才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标签:作者],来源:[标签:出处],来源地址:)

上一篇语文教学要真正走进文本

下一篇以“换位分析”营造“自主、合作、探究”氛围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