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读罢张天夫的《常德赋》,联想到此前他的另外几篇赋,不由得又想起其诗集《天空未种》之自序诗中的两句:“好大的风哟/把我的思想弯曲……”恍忽间,好像有一股始自秦汉的古风把我的思想弯曲了。无疑,这里的弯曲,即改变的形象语。我不得不信服:旧体赋亦能唱新歌,且今人未必逊古人。
《常德赋》发表于光明日报“百城赋”的栏目中,不仅让常德跻身于中国百座名城之列,更让众多未知或知之不多、甚至知晓常德的人,领略到这座文化名城的魁力之所在:“杲杲常德,古武陵,朗州,鼎州是也。”“禹分九派,先有澧州春秋;光耀华夏,首举城头清烟。沅澧汤汤,多屈子怀乡去国之恨;云水浩浩,扬文正先忧后乐之仁。”此乃历史一瞥;“天不吝啬,舍湘北膏腴之地而为郡;地有独钟,让西楚纵横之区而雄踞。控引巴蜀,襟带洞庭。敞东南而望衡庐,倾西北以抱四塞。雪峰皑皑,帘挂潇湘新雨;河洑巍巍,夜宿衡阳雁声。”此乃地理一瞰;“武陵阁上,凌虚送目,吴楚呼前,青山无数。巫峡猿啼,声播沅水秋风;云梦波涌,水搁笔架城楼。江山西来,霞送武陵奇峰;大河东去,浪挽长江归舟。”此乃城头一望;“壶瓶飞瀑布兮,夺匡庐之水;花溪舞白鹭兮,降阳春之雪。魏晋不远,桃花未瘦,乃世外桃源,游人忘踪。”此乃环城一顾;“圣贤留芳,晚岚未收,有善卷德山,云过垂袖。宋玉悲秋,寒天落叶。太白来斯,流水飞扬。刘郎踏歌,亦晴亦雨。奉天隐禅,非僧非王。”此乃文脉之小号;“十万义旗怒大宋湖山,八千金戈铸古城铜墙。渔父盗****之圣火,伯渠擎神州之苍桑。读书而有高台,求索而仰萤光,书声托空湖泊,名臣悬高国梁。楚国风骚,传伯赞丁玲,南国啸声,追屈宋文章。”此乃人杰之略举;“受我之鱼,烹之饪之,江南鱼池,半在洞庭;食我之稻,美之乐之,湖广粮仓,半在鼎城;游我之壑,舞之蹈之,四海名山,半在朗州;赐我之丘,采之掘之,五湖宝藏,半在澧阳。”此乃地灵之概述;而“招远山而列城郭,覆银河以明两岸。一湖柳浪,柳摇长空;十里诗墙,诗接唐宋。不赊无边春色,绿了百万城楼。”则旧貌换新颜之速写也。无怪乎作者至此要长啸当歌:“展宏图之美,丝弦难奏;尽三湘之神,画笔难收。”“德润大地兮山川不朽,德行天下兮武陵风流。”
《常德赋》可谓字字珠玑、满篇锦绣,字里行间,透溢着大气、大美、大意境。笔者不敢对其条分缕析,惟恐破坏其美,只得作蒙太奇般地剪辑。窍以为,作者巧妙地把古典诗、词、联、文之精髓融会贯通,将音律之美、辞藻之华、意韵之深、形象之奇倾注赋中。试举二例。如写常德新貌句:“招远山而列城郭,覆银河以明两岸”,瞧,招抚远山列队城区化作参差高楼,倾覆银河尽泻两岸化作万家灯火,借对仗之工,传形象之神,抒磅礴之气,何等大手笔,何等美意境,何等奇思妙喻!一“招”一“覆”,足见其炼字功力。又如写桃花源句:“魏晋不远,桃花未瘦。”好一个“瘦”字,将新奇与鲜活、绝妙与传神浓缩其中。写到这里,笔者不由得记起张天夫另外几篇赋中的佳句:“明月中天坐禅”、“风梳潇湘细雨,目梳武陵空谷”,月坐中天静如禅,风夹细雨动若梳,目扫空谷亦如梳,妙哉、神哉、奇哉!
《常德赋》是张天夫撰写的第七篇辞赋,其赋体文的发轫之作《品茗赋》始自四年前。后来他又写了《奇石赋》、《石门赋》、《和风楼赋》、《母校赋》、《茶禅赋》等。作者有从农、从工、从政之经历与经验,有诗歌、对联、散文、政论文及文化策划等方面之实践与实绩,加之腹藏千余首古典诗词、百十篇古文古赋,便自然能在写赋之时下笔如有神,赋唱大风歌。
是呀,天夫之赋如大风,吹进当今多元的文化空间,亦吹进了我之心扉。此刻,我蓦然悟得他在自序诗中的所写:“好大的风哟/把我的思想弯曲了/像一座拱桥,和天空叠在一起”。这拱桥,不就是其从雄汉盛唐架接至今的美如彩虹的文化之桥么?
二OO八年一月二十七日下午阅江庐
(作者为著名作家)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大风歌——有感于张天夫新作《常德赋》,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