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6旬退休教师写作发表文章600余篇,不忘行善

作者:苗恒     来源:未知     时间:2016-10-25
9557

    身在偏僻乡村,但几十年来笔耕不辍,不仅写散文、写小说、写新闻报道,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并获奖,而且他辅导的学生作文也多次发表并获奖。这位被誉为“人老心不老,喜爱写作,爱好投稿”的“文学迷”,就是河南南阳卧龙区谢庄乡毛田村小学的退休教师高万光。

  不可一日不着墨

  今年64岁的高万光自幼喜欢舞文弄墨,虽然生在小山村,长在小山村,一辈子生活在小山村,但他可是小山沟里出了名的“土秀才”。几十年来,四邻八乡的村民们谁家有需要写信、写申请、写证明的,都会跑去请他帮忙,他也乐此不疲。

  高万光酷爱读书,他的格言是“宁可一日不吃饭,不可一日无书读,更不可一日不着墨”。书读得多了,写起东西来自然行云流水。1988年,他开始投稿,曾在《中国少年报》《河南日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妇女生活》等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600余篇,10多次获奖。一些熟悉他的编辑夸奖他:“人老心不老,喜爱写作,爱好投稿”。

  高万光具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总是能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平凡岗位上的先进人物,总是能给记者们提供好的新闻线索。他常常白天劳累一天了,晚上加班加点赶写新闻稿子,家里没有电脑,他就央儿子代为打字并发送电子邮件。就这样,他被《求职》聘为兼职编辑、《课堂内外》聘为特约编辑……作为一名热爱新闻事业的通讯员、“业余记者”,2007年8月,他写的《记者应牢记的四个特征》发表在《新闻爱好者》杂志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

  高万光不仅自己潜心写作,而且耐心指导他的学生。经他指导的学生作文在全国20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1995年,他指导的一篇学生习作发表在《作文周刊》,被评为一等奖,那年暑假他被邀请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颁奖大会,与一些作家相识,他们为他题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9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之际,海峡两岸举办了一次书信征稿,他指导学生写的《给香港小朋友的一封信》被评为一等奖并结集出版……

  对高万光来说,写作、报道是他的爱好、他的精神支柱,而指导学生作文就是他的份内事、他的价值体现。他常说: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帮助别人到老……

  赠人玫瑰手留香

  高万光爱做好事,痴迷修路。几十年来,他义务修路,遇到有修路、筑桥、打井的,村民们都愿意找他帮忙,他也竭尽全力。

  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学生也一个个都学起了雷锋。他的一个学生在珠海工作,听说家乡的一位老师患了癌症,在珠海为老师捐款12万元;还有一个学生在他的影响下出资4万多元,在村边河上修了一座桥,免去村民春夏秋冬蹚水过河之苦…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小学女生文言短文走红朋友圈

下一篇李小龙作文被拍卖,起拍价5千美元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