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一个班十篇作文雷同,都是百度出来的作文

作者:苗恒     来源:解放网     时间:2016-06-22
9195
  近日,浦东一所学校初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次周末随笔。没想到作业收上来后,竟然有十篇作文“雷同”,都写爸爸说了一个笑话,而且这个笑话竟然还是一样的。老师一查,才发现原来这个笑话是“引自”百度。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在写作文、做作业时都在使用网络搜索,甚至直接抄袭。
  10个爸爸讲同一个笑话
  张老师是浦东一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有一次,他给一个班级的学生布置了周末随笔,题目是:快乐的三人世界。作业收上来后,有一个学生写道:爸爸讲了一个这样的笑话,有一个小伙子去当兵,来到体检室体检。医生发现小伙子手不能举过头顶,就问院长,院长说“我想问题不大,只是不能举手投降,让他参兵吧!”
  看完第一个笑话,张老师觉得不错,还评了高分,没想到,第二个学生的作业写的也是笑话,连内容也一模一样,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最后竟然有十篇作文“雷同”。接近崩溃的张老师一查,才发现原来这个笑话来自百度搜索,老师真是哭笑不得。
  张老师表示,学生利用百度写作文不是个例,哪怕不是全文照抄,有些学生也会通过百度搜索,节选抄袭网上的东西。“学生利用百度太方便了,网上海量信息,即便抄袭了,老师有的时候也很难发现。”
  小学生造句也要百度
  中学生利用百度写作文,而记者发现,小学生也在利用百度搜索写作业,有的完全可以定义为“抄袭”。
  一名家住虹口区的家长反映,女儿才两年级,有次要用“平凡”造句,竟然说“妈妈,你帮我开一下电脑吧,我要用百度。”“什么?造句这么简单的事情,你也要百度?你的小脑袋再不动就生锈了,不行,你自己好好想想!”
  女儿挂着泪花,想了半天才造出句子,嘴里还不停嘟囔着:“同学都用百度,干嘛我就不行?”
  这名家长对此充满了忧虑,结果在家长圈里一问,女儿并没有撒谎。
  [观点PK]
  反对:要遏制此现象,启发学生学会自觉、独立地思考
  市民刘霞说,自己作为家长真不知道该如何管制。“初中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有的还有平板电脑。除了在QQ群里互相发答案抄袭作业,孩子们已习惯到网上求知问道。”
  上外双语学校特级教师樊阳明确指出,要狠狠遏制此现象的发生。因为大部分中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人的本性会导致去直接获取答案,而通过答案去思考的学生是极少数的,多数学生没有这样的自觉性。“目前中国缺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进行再创造的教育,这道题不会,就上网搜索,结果便只看答案,而教育讲求的是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进才实验中学副校长张文慧认为:学校和家庭要启发学生学会自觉、独立地思考。“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比较喜欢独立思考,也对自己的各方面有要求,单纯抄答案的学生一般是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孩子。网上有很多途径可以让他们去获取答案,包括作业帮、贴吧等,拍张照片传到网上能获得网友的支持。所以对于这种现象,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要学会自觉思考,放弃诱惑,学校和家庭要启发他们学会自觉。”
  赞成:是一种新的素材收集方式,好好适应信息化时代
  也有家长认为这并非坏事,一名“80后”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接收的能力比我们小时候强多了,只要家长好好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学习能力比我们只强不弱。”
  建平西校的语文教研组长杨晓东老师认为,中小学生身处信息化的数字时代,就应当去好好适应这个时代,因此网上搜索完成作业也是一种新的素材收集方式,“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福不是祸”,对学生的此种行为表示支持。
  当被问到这是否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影响,杨晓东说:“大学教授都要求开放国外网络搜索,我们应当跟上正确的脚步,也许现在的中小学生还没有在搜索完答案之后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自觉性,但这正是老师和家长要共同引导的地方,应该把这一课题纳入课堂!”
  杨晓东坦言也曾遇到过作文雷同的现象:“第一反应是感觉很好笑,但是转念一想,这正是教育的失职,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明确传授如何利用网络搜索借鉴答案思路,并告知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理念。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反思出的作文题,是不是使学生无话可说,让他们选择去百度呢。因而,以后教师所出的作文、随笔的题目要首先考虑学生会怎么选材,是不是有话可说。”(朱晓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解放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浙江中考作文题接地气:“邻里关系”“自己来”

下一篇你的人生比一篇满分作文更重要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