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1896-1945),浙江省富阳县人,创造社的重要作家,也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郁达夫原名郁文,乳名萌生,1896年出生于一个旧职员家庭。三岁时丧父,靠母亲缝补浆洗度日。他自幼喜读古典诗文,九岁能诗。在美日长老会办的杭州市育英书院读书期间,因参加反对校长的风潮被开除,后在家自修。1913年由其长兄郁华带到日本,先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15年进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1918年进帝国大学经济科。1921年小说《沉沦》发表,这时他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建了创造社。1922年毕业回国,参与创造社领导工作,先后在安徽、北京、武昌、广州等地大学任教。1928年脱离创造社,次年与鲁迅、宋庆龄等发起组织民权保障同盟。1930年加入“左联”,1933年脱离“左联”隐居杭州。1938年应郭沫若之邀请赴武汉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同年底去香港、南洋群岛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在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华侨周报》。新加坡沦陷后,化名赵廉流亡于苏门答腊,继续抗日爱国斗争。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
郁达夫的一生经历了五四运动、1927年大革命和抗日战争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激烈动荡的政治形势对他的思想、生活和创作影响极大。他是一位多产的、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也是一位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伟大的爱国者。他的一生是在矛盾重重中度过的,他的作品也同样充满着矛盾和明暗斑驳的色彩。
郁达夫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有小说、散文、旧体诗词、杂文、随笔等,成就最高在小说方面,一生创作小说50余篇,约70万字。他的处女集《沉沦》(包括《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完成于1921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此外,还有《寒灰集》、《鸡肋集》、《过去集》、《奇零集》、《敝帚集》等。他的小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表现自我的“身边小说”,另一类是表现社会的“社会小说”。但无论是表现自我还是表现社会,他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明显的抒情性。因而有人称他的小说为“浪漫抒情小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张同俭,闫玮,来源:新编现代文学史,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