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二十一)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03
481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二十一)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鉴赏》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唐玄宗阁道出游的应制诗。全诗尽显唐朝的盛大气象,笔势雄浑,色彩明丽,结构圆熟,被后人奉为应制诗的楷模。

## 一、创作背景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这首七律,便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应制”即应皇帝之命而作,此类诗多需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但王维此诗却能在遵循应制要求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二、诗句解析
### (一)首联“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诗一开头就展现出由阁道中向西北眺望所见的景象。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地,黄麓山则盘旋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视野极为开阔。“秦”“汉”这样的词语,更增添了时空的纵深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诗人先描绘出如此广阔的大背景,为下文引出春望中的人和景做了铺垫。

### (二)颔联“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由于阁道架设在空中,皇帝的车驾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诗人在此处描绘了皇帝出游的盛况,皇辇从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中远出。“迥出”一词,生动地表现出銮舆的气势不凡。而“阁道回看上苑花”,诗人从阁道上回望宫苑中的百花,一个“花”字渲染出繁盛的气氛,同时“花”和“柳”点明了春天的时令,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 (三)颈联“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这两句仍是回看中的景象。云雾低回缭绕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仿佛要凌空飞起,显得神秘而庄严。在茫茫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在雨水的沐浴下,更加生机勃发。此联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云遮雾绕使得其他建筑在视野内模糊,唯有凤阙更加突出,具有飞动感;春雨则让满城的春树、人家和宫阙相互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暗示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尾联的议论过渡做好了铺垫。

### (四)尾联“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句诗的意思是,这次天子出游,是因为阳气畅达,顺时而行,是为了履行与农事相关的职责,而不是单纯为了玩赏春光。王维在此处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心系百姓、顺应天时的赞美,也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治国理念。

## 三、艺术特色
### (一)视野开阔,意境雄浑
诗从大处落笔,以渭水、黄山等宏大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出长安的形胜之要。接着描写皇帝出游的场景和雨中的帝城,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尽显唐朝的盛世气象。

### (二)色彩明丽,画面生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如柳之翠绿、花之艳丽、云之洁白、雨中春树的清新等,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画面具有动态感,如銮舆的“迥出”、阁道的“回看”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整首诗先写远景,再写近景,最后发表议论,层次清晰,结构圆熟。从大背景的描绘到皇帝出游的具体场景,再到对皇帝出游目的的阐释,过渡自然,逻辑严密。

### (四)寓情于景,委婉颂圣
王维巧妙地将对皇帝的赞美之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通过描绘帝城的壮丽和春天的生机,暗示皇帝治理下的国家繁荣昌盛。尾联直接点明皇帝出游的目的,既符合应制诗的要求,又不显得阿谀奉承,委婉而得体。

王维的这首应制诗,在遵循应制诗规范的基础上,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唐代应制诗中的佳作。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唐朝的盛世风采,也感受到了王维作为一代诗家的卓越才华。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二十)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二十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