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八十七】风穴寺历史文化赋
汝州胜地,少室南麓。风穴古寺,名耀神区。肇于东汉之初平,历经兴衰;称以香积之雅号,代有荣枯。隋曰千峰,后汉易名白云;北魏重建,狂风定址新途。遂名风穴,千古不殊。与少林、白马、相国并肩,号中原四大名刹;含儒释道三教之髓,成文化一方通衢。
观夫风穴之形胜,妙趣难书。九龙朝拱,连台以护其尊;群山环抱,幽境以隐其殊。若入山口,宛入葫芦。自葫芦嘴而深入,如壶公之奇遇。山口至寺,恰似探壶;费长房随师入内,升仙桥畔思慕。山川形势,天然画图。
其建筑也,别具宏图。打破中轴之规,随山就势;融合南北之韵,错落无拘。唐塔高标,九级方形,历经千年而不倒;七祖遗风,四方信众,瞻礼万世而不孤。塔身抛物线形,独具特色;岁月风雨洗礼,更显清殊。宋钟雄立,悬于阁屋。宣和年间铸就,重达九千九百九九;铭文清晰可辨,见证宋代冶铁之殊。钟鸣山谷,音传远途。金代中佛,风格古朴。单檐歇山,梁架严谨;台基高耸,斗拱雄踞。乾隆御题,千古香烟之匾;殿堂肃穆,八方信众之趋。毗卢殿建于明代,琉璃覆顶;汉白玉佛供其中,雕工堪誉。望州亭上,可览山川之秀;涟漪亭中,能赏岁月之愉。塔林遍布,元明清之高僧安卧;碑碣林立,唐宋元之文化藏储。
白云禅院,寺之中枢。六合独辉,五行眷顾。唐塔腾火,似赤帜之高标;宋钟轰鸣,若雷霆之震怒。“兮”字句出,自由豪迈;佛殿煌煌,神圣昭著。僧侣诵经,梵音绕柱;信徒礼拜,虔心向佛。
风穴之文化,底蕴丰足。历代高僧,学富五车。“武少林、文风穴”,美誉远播;儒释道,精华同储。碑刻题记,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各风格各荣枯。唐代尼陀罗咒,宋代经幢有故;元代塔铭,皆历史之证物。
至若四时之景,各有其姝。春则繁花似锦,芬芳满路;夏则绿树成荫,清凉可驻;秋则红叶似火,诗意盈目;冬则白雪皑皑,禅意静笃。山清水秀,四时宜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赋。
嗟乎!风穴古寺,历史之珠。岁月悠悠,见证兴衰无数;文化熠熠,传承精神不枯。今临斯地,感慨难书。愿寺之辉煌,与日月同辉;盼文化之韵,共天地长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