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八十六】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24
1116

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八十六】风穴寺古建筑赋

夫风穴古寺,肇始东汉之初平,滥觞香积之雅名。隋称千峰之胜境,后汉易号白云之清庭。北魏重建,狂风导址,遂名风穴,沿用迄今。与白马、少林、相国齐名,号为中原四大名刹;为天台、临济双宗祖庭,堪称佛界一方圣地。

观夫风穴之形胜,实乃人间之灵域。踞莲台而纳祥瑞,处壶心而藏玄机。九龙朝拱,呈磅礴之气势;群山环抱,展清幽之韵姿。从山口而入寺,若由葫芦之嘴探其腹;经升仙之古桥,可发汉时之贤哲之遐思。松柏参天,掩千年之梵宇;溪流绕径,奏万古之禅诗。真可谓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也。

其建筑之特色,别具一格,迥异寻常。不循北寺中轴对称之定式,随山就势,呈江南园林之风光。殿堂禅舍,错落有致;楼台亭阁,交相辉彰。唐、宋、金、元、明、清历代之建筑,齐聚于此;木、砖、石、铁、陶、瓷诸般之材质,各展其长。

若夫七祖之塔,建于唐之开元。九层方形,为密檐式之空心砖塔;历经风雨,成现存之唐代珍章。塔身轮廓,呈抛物线之优美;高标赤帜,耀千秋之佛光。宋之悬钟,铸于宣和之岁。钟高六尺,口面四尺有六;重达万斤,铭文清晰可详。其声雄浑,鸣响于山谷之间;对研冶铁,具重要之价值无量。

金之中佛殿,为全国仅存之金代殿宇二座其一。建在高台,单檐歇山之样式;面阔三间,木架结构之精良。斗拱雄奇,显金、元之风格;屋架规整,留岁月之沧桑。殿前牌匾,有乾隆御笔之“千古香烟”;殿内佛尊,沐千年之袅袅之檀香。

明代之毗卢殿,建于成化之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之规模;悬山之顶,琉璃筒瓦之斑斓。正脊饰龙,紫、黄、绿、白之浮雕;两端吻兽,气势磅礴而威严。殿内汉白玉之石佛,为周番王所赠;雕工精湛,神态肃穆而安然。

至于罗汉之殿,元代之遗构。造型古朴,风格独特而厚重;梁架简洁,工艺精湛而工巧。地藏、天王、观音诸殿,各有其特色;望州、翠岚、恩波等亭,尽显其精巧。桂香庵、奎光塔、接圣桥、玉带桥,点缀于山水之间;大慈泉、涟漪亭、官厅东西配殿,分布于寺院之周遭。

清代建筑,亦有可观。方丈、三官、六祖、伽蓝之殿,庄严肃穆;官厅东西配殿,规制井然。上、下塔林,保存历代高僧墓塔一百一十五座;形制各异,彰显佛教文化之灿烂。碑碣林立,真、草、隶、篆诸体皆备;壁画精美,色彩斑斓而动人。砖石木雕,工艺精湛而细腻;艺术珍品,传承千年而不泯。

风穴之建筑,集结构学、美学、建筑学、风水学于一体;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身。设计精巧,宏伟壮观;荟萃历代之风格,承载千年之文明。其布局之合理,错落有致;其风格之独特,南北交融。既有北方建筑之雄浑大气,又具江南园林之灵秀清幽。

今吾登临斯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古寺历经千年之风雨,见证朝代之更迭。虽饱经沧桑,然风采依旧;虽岁月流转,然精神长存。愿风穴古寺,永保其辉煌;愿佛教文化,传承而不息;愿世间众生,皆得安宁而幸福。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八十五】

下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八十七】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