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华夏游记【四百五十三】
现在这组结构严谨的建筑群只剩下一进四合院,前院厢房也已坍塌了三间。建当铺院的材料相当讲究,从土坯的打制到合缝用的灰粉都按照当时最高的建筑标准执行。相传当铺院的修建是由巨商的儿子负责的,建成后巨商之子请老爷子来验收。老爷子赶到北舞渡镇,围着房前屋后转了一圈说:“房子建得不错,可惜没法装上轱辘运回老家。”儿子一听十分不解,原来兴建当铺院投资过大,巨商已经无力经营,后转为天主教堂。咱北舞渡的这个当铺被称为“天下第一当铺”。舞阳县第一个地下党组织--时雨学社就在这里成立。解放后这里又成为中共北舞渡区委所在地。”沿着这儿一直往南,到前面的那条十字路口,路东有天爷庙,路西就是山陕会馆。

郭进拴|北舞渡风情

郭进拴|北舞渡风情

郭进拴|北舞渡风情

郭进拴|北舞渡风情
三点多时来到了新建不久的高大的门额上刻有金色的“山陕会馆”门前,八字型的院墙两旁是雕工精细形象威武的灰色的秦琼、敬德两个门神。推开新做不久的木门,掂着车子过了门槛。迎面就看到一座高大的彩牌楼,大门西面是一排不太高的平房。空旷的院里只有彩牌楼周围有些树,牌楼北面是没有了南、北墙的拜殿,拜殿后是一幢三层高的新式教学楼。

郭进拴|北舞渡风情
早在明清时期,北舞渡镇借沙河四季通航的便利,史载,北舞渡镇西通汝路,南联宛襄……江南山货,东方海盐,东下江淮,北转郑汴。陆行者易舟,舟行者易乐,山陕府引商之南,之至而雨集。江南商货由此吞吐中转,成为水陆交通要道,就素有“水旱码头”、“小汉口”、“填不满的北舞渡”之称,拥有“日进斗金、九门九关小北京”的盛名,鼎盛时期,北舞渡镇的商号多达500余家,素有“拉不完的赊旗店,填不满的北舞渡”之称。
北舞渡镇始建于清道光十年,馆内有春秋楼大拜殿建筑群体等;彩牌楼造型精湛、独具风格,属省一级保护文物;贾湖遗址属新古器时代裴李岗文化遗址,在此出土的贾湖骨笛,被誉为“中华第一笛”。贾湖文化的发掘,把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3000年,该遗址属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联合国科教文化组织重点保护开发项目之一。

郭进拴|北舞渡风情

郭进拴|北舞渡风情

郭进拴|北舞渡风情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