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10
426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十)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鉴赏》


《于易水送人一绝》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虽为送别诗,却借咏史以喻今,别具一格,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复杂的心境。

## 一、创作背景与心境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骆宾王一生落魄,仕途不顺,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渴望时机到来,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然而,在时机未到之前,他沉沦压抑,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这首诗正是其心境的曲折反映。

## 二、诗句解析
### (一)“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这两句诗点明了送别地点是易水,同时引出了历史上荆轲与燕太子丹在此地分别的故事。“此地”指易水岸边,战国时燕国的南界,是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方。“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诗人在此处用“壮士发冲冠”,不仅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的场景,更表达了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这种写法舍弃了一般送别诗中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常见内容,直入史事,破空而来,反映出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他借怀古以慨今,将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意义。

### (二)“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昔时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如今这些人都已逝去。而“今日水犹寒”,易水之水依然寒冷如初。这里的“寒”字,一语双关,既指易水的自然寒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悲愤。昔日的英豪已经长逝,但易水的寒冷依旧,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和现实的冷酷无情。诗人借易水的“寒”,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 三、艺术特色
### (一)借古喻今,寓意深远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他以荆轲的壮举自比,渴望像荆轲一样为国家、为正义挺身而出,但却苦于没有机会,这种借古喻今的手法,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

### (二)笔法简洁,意境苍凉
整首诗语言简洁,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舍弃了一般送别诗的繁琐描写,直入主题,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易水送别和荆轲刺秦的悲壮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同时,“今日水犹寒”一句,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事融为一体,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 (三)情感强烈,风格刚健
此诗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和含蓄精炼的手法,展现出刚健豪迈的风格。诗人心中的愤激之情贯穿全诗,从对荆轲的崇敬到对现实的不满,从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到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情感层层递进,真挚而强烈。这种风格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总之,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是一首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抱负与苦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