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七)《入朝洛堤步月》,结合上官仪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从以下方面进行鉴赏:
### 作者创作背景与风格
上官仪是唐朝初期著名官员和文学家,官至宰相,其文学作品广为流传,还开创了“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对当时的文学风气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他在唐太宗时期开始仕途,凭借文才和行政能力获赏识并逐步升迁,在唐高宗时更是权倾朝野。不过,其政治生涯后期卷入权力斗争,最终因支持的太子被废,又得罪武则天,于664年被指控谋反处死。
### 诗歌可能的意境与情感
- **画面感**:从诗题《入朝洛堤步月》推测,诗中或许描绘了诗人在洛堤上趁着月色入朝的情景。可能会有广川流水、长洲堤岸等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开阔的氛围。如“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脉脉”赋予广川流水含情的动态,“驱马历长洲”则展现出诗人骑马在长堤上前行的画面,画面感十足。
- **心境体现**:诗人在入朝途中,可能借景抒发心境。在其仕途顺遂时,此诗或许体现出他志得意满、悠然自得的心境,通过对沿途景色的描写,展现出自身的从容与自信;而在政治斗争的背景下,也可能暗含着他对局势的担忧或对自身命运的隐忧,只是以较为含蓄的方式表达。
- **风格特点**:结合“上官体”“绮错婉媚”的风格,诗中可能运用精巧的对仗、细腻的描写,用词优美华丽。比如可能会用一些精致的词语描绘月色、流水等自然景观,使诗歌富有美感和韵律。
### 艺术价值
- **对后世影响**:作为“上官体”的代表作品之一,《入朝洛堤步月》体现了当时宫廷诗歌的创作风格和审美倾向,为研究唐代初期的文学发展和宫廷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其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可能对后世诗人产生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 **文学技巧**:诗中可能运用了多种文学技巧,如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以景为载体,将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更具感染力;通过动态的“驱马”与静态的“广川”“长洲”相搭配,增添诗歌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