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新城美韵【三百八十一】
《心灵家园》序
我的老朋友,叶县作协主席王长伟老兄,给我传来了叶县小学高级教师孟宪宇的文稿,要我为其作序。我觉得对此人不了解,对他的文稿更没有见过,究竟是好是坏,心里连点底都没有,这序从何做起?我真不想接这个活,想推掉这个差事。但无奈我和长伟老兄兄弟情深,心中的想法无法说出口。只好在中秋长假期间展开文稿,想看了以后再和长伟老兄谈谈我的看法。
没想到一打开文稿,就有点止不住想看下去的感觉。文稿说不上辞藻华丽,更说不上有什么经典之语。但是整篇文稿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带着原野的花香。本来是枯燥无味的小学教学,在他的笔下成了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无法不去品味。能和混沌未开的小儿如此亲密的相处,那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关爱,一种锲而不舍的坚守,一种只有付出而不求回报的奉献。还得要有稳住脾气,耐住寂寞,顶得住冷嘲热讽,守得住清贫的勇气。我从他下面教学实践的真实记录中,找到一种莫名的感动和赞叹:
“创设情境,诱导入门
一、二年级是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识字的重点阶段。学习一词语,练习一些句子,目的为以后的识字、说话、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按一般常规来说,学生进入了三年级,在继续大量识字的基础上,就要学说、写一段话、一篇文的时候了,是属于学生新的练习作业。这新型的作业,靠他们自己去完成,甚至要求说清楚讲明白,这对未入门的学生来说,实属感到困难。尤其个别差生,一提到“作文”二字,往往就给吓倒了。所以,这时老师的正确诱导是非常重要的。
鉴于此,为了让学生既轻松又愉快地入门,我先采用“创设情境”法,使学生既被动又主动。在作文之前,组织他们愉快地做游戏、做活动,活动过程由我自己统一安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有始有终。结束之后,让学生回忆所做过程,再有先有后(有序)地进行说、写。我还有意地给学生提示:想想当时的情景怎样,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个别学生又怎么样等,要一一写清楚。到了最后,又是怎样的结束?(结果)。另外,要求学生说、写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话去叙述,一定做到实话实说。
当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我切忌用不切合学生知识的语言、冷僻的词语去提示,更不能故意给情节添油加醋,使学生无法琢磨。我曾经给学生创设过“接力赛”、“扳手腕”、“贴鼻子”、“看跳绳”等许多情景。学生大多写得很真实,一些学生还写得相当有声色。只要有这样成功的开始,学生对“作文”一词的概念也就渐渐地理解了——无非是把要说的话写在书面上罢了。随后,我就开始给他们任意布置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做到的、听到的人和事,进行自由自在地写作了。就这样,学生也渐渐地由被动到主动,由客人变成了主人。
说到这里,传统上有一种是老师在黑板上给学生“创设情景”法,也就是让学生“填空白”的作文法。填写的人和事有时来自老师的假设。由于这种方法不一定符合所有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的说话会勉强拼凑,不自如。此法虽然对部分学生有效,但也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不好主动“找米下锅”。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