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七十九】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3-24
4263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七十九】


戏剧《一江清水一江歌》以丹江口市库区大移民为背景,以南水北调移民搬迁为题材,以古均州吕家河民歌为艺术轴线,用喜剧的手法,粗线条的结构浓墨重彩地塑造了陈安迁、蔡虎玲、程世华、江水清等包保搬迁的移民干部群像,集中展示何和歌颂了丹江口市人民大义担当的移民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是一台记录和见证南水北调中线大移民,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现代舞台戏剧。
一部调水史,满腔移民情。在两个小时的表演时间里,或喜或悲的剧中人物,让观众如痴如醉;亦唱亦演的表现形式,大量使用了地方剧种吕家河民歌,独具特色;鼓点、铜锣、二胡等乐器的加入,与剧情美妙地结合起来,更显张力;演员一律使用方言念白,融入了许多地方性词汇,让人忍俊不禁……观众普遍反映,该戏笑中有泪,很有感染力。
编剧屈江北对创作有独特地感受。他表示,自从在电视上看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为其恢弘的气势而震撼。当了解到在如此大规模的搬迁工程中没有出现不文明拆迁和违法搬迁的现象,更是深受感动,决心要以此为题材写出一部好作品。他说,这部戏主要描写的是普通移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围绕着搬迁对移民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来展示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屈江北是汝州市著名的剧作家,他的作品以感人肺腑的故事感染着无数观众。 屈江北家住汝州市米庙镇米庙村,这里是汝州市有名的“戏窝”,村里许多上年纪的人都会哼唱两段,他的父亲屈金聚就是一位爱拉弦子、能说会唱的乡间艺人。屈江北在上学期间耳濡目染,爱上了戏曲这门艺术。在他上高中时,一位老师见他有戏曲天分,就鼓励他写个戏曲剧本歌颂村里群众抗旱保丰收的感人事迹。屈江北在冬夜里点起蜡烛,奋笔疾书,花了半月时间写出曲剧剧本《山乡风云》,编排演出后在村里引起轰动,剧本送到当时县文化馆创作室,受到好评。此后,县里召开创作会,屈江北作为特殊代表受邀出席。1972年,高中毕业时,文化局领导因为他平时创作了众多作品,亲自驱车到他家里做工作,邀请他进入县文化馆创作组工作,并负责编辑内部刊物《红艺》。在他的带动下,郭进拴、常文理、彭中彦等当时的一大批青年文学爱好者纷纷投稿,形成一股创作热潮。后来,这批青年文学爱好者成为平顶山市和汝州市文坛的主力军。 屈江北回忆说,为了办好杂志,打开大家的创作视野,在1979年至1981年间,他邀请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光年,《人民文学》原副主编葛洛,《李自成》作者姚雪垠,《黄河东流去》作者李凖等一批当时文坛大家到临汝县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授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七十八】

下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八十】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